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钝庵见留 其二

标题包含
和钝庵见留 其二
虽是同居元自住,若言自住又交参。 十成有转移身句,倒跨须弥一二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钝庵:即赵贞吉,字文肃,号钝庵,明朝著名文人。 2. 和:指以诗相答、唱和。 3. 释慧空:明朝僧人,擅长诗歌创作。 4. 元:原本。 5. 住:停留,居住。 6. 若言:假如说。 7. 交参:交错、相互影响。 8. 十成:完全、十足。 9. 转移身句:指慧空通过诗句表达了他的身体虽然与世俗同在,但又超脱于世俗之外。 10. 倒跨:颠倒、转换。 11. 须弥:佛教术语,指喜马拉雅山脉中的最高峰,比喻至高无上或无与伦比。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自我超越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和钝庵见留 其二”,表达了诗人释慧空对于禅宗哲学的领悟。诗句通过寓言、象征等手法描绘了禅宗修行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首句“虽是同居元自住”,以日常生活为例,比喻修行者在禅定中与心灵深处的自性相会的过程。这里的“同居”暗含禅宗所说的“识”的住处,即众生各自内在的佛性;而“元自住”则强调自性原本独立、不生不灭。 次句“若言自住又交参”,表示虽然自性常驻,但修行者在追求解脱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考验。“交参”一词形象地刻画了修行者在自觉中不断克服外在干扰与内心欲望的过程。 接下来的两句诗“十成有转移身句,倒跨须弥一二三”,表达出诗人在体悟禅宗精神过程中的突破和超越。这里“十成有转移身句”意味着在禅宗修行过程中,随着修行的深入,修行者逐渐摆脱世俗欲望的束缚,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而“倒跨须弥一二三”则象征修行者经过千锤百炼,最终达到超越须弥山(佛教中的宇宙最高山)的高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颂了禅宗修行者在自我觉悟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灵洗礼与成长,表现了诗人对于禅宗智慧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和钝庵见留 其二》是明代诗人释慧空的一首诗歌,创作于明朝时期。 在明初,中央政权对寺院采取控制政策,严禁私度僧尼。尽管如此,佛教仍然在民间广泛传播,不少士大夫也热衷于参禅问道,这一时期的诗僧众多,释慧空就是其中的一位。释慧空曾受到皇帝器重,后被谗言陷害而被贬谪,这也反映出了明初复杂的政治形势。 在诗歌中,释慧空以飘逸的笔法描绘了他与钝庵深厚的友谊,表达了他们共同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也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正是释慧空在这个特殊时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悟,传达出对人生、命运以及友谊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