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池州倅赵汉卿昂发
池阳别驾号宗工,博雅持衡景岱嵩。
召杜兴歌德并美,龚黄政绩颂同功。
清华独擅标江左,伟望无双冠域中。
何幸旌旄来吴会,得瞻懿范沐仁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池阳,这位官员被称为宗师级的人物,他学识渊博、公正公平,受人敬仰如泰山和嵩山。他的品德与召唤杜甫、歌颂美德者同样美好,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和龚黄的事迹一样值得称颂。他在江南地区独领风骚,崇高的声望无人能及。多么幸运啊,现在他又来到我们的城市,让我们得以目睹他的光辉榜样,沐浴在他的仁爱之风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池州:古代州名,位于今安徽省南部地区。
2. 倅:副职官员。
3. 赵汉卿:人名,为宋朝时期的人物。
4. 池阳:即池州。
5. 别驾:官职名,指地方官员的副职。
6. 号:称作、被称为。
7. 宗工:指有德行的人,这里指有高尚品德的官员。
8. 博雅:学识渊博,精通各种学问。
9. 持衡:掌握衡平的法则,表示公正无私。
10. 景岱嵩:以泰山和华山相比拟,形容德行高尚。景,敬仰;岱,泰山;嵩,华山。
11. 召杜:指召公和杜凤治,皆为周朝贤臣,这里借指赵汉卿的德行与政绩。
12. 兴歌:创作诗歌,表达对某人的赞美之情。
13. 德并美:道德品行同样美好。
14. 龚黄:指汉代循吏龚遂和黄霸,以廉洁奉公著称,这里用来赞美赵汉卿的政绩。
15. 颂:赞扬,歌颂。
16. 同功:具有相同的功劳,此处指两人的政绩相同。
17. 清华:指美好的景色。
18. 江左:长江下游一带,这里指江南地区。
19. 伟望:崇高的声望。
20. 无双:独一无二,无人可比。
21. 冠:位居首位。
22. 域中:指全国。
23. 何幸:多么幸运。
24. 旌旄:旗帜,这里指官职。
25. 吴会:泛指江南地区。
26. 懿范:美好的风范。
27. 仁风:仁爱的风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赵公豫,诗名为《赠池州倅赵汉卿昂发》,其中的“池州倅”是诗人的朋友赵汉卿昂发的官职。诗人以极高的赞美之词来形容他的这位朋友,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尊重。
首联诗人描述了赵汉卿昂发在池阳担任别驾时,表现出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品质,使得他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就如同山峰一般卓然屹立。这里用到了“号宗工”、“博雅持衡”等词汇,充分展现了赵汉卿昂发的才华横溢和稳重公正的形象。
颔联则引用了古代贤人召公、杜康、龚遂和黄霸的典故,比喻赵汉卿昂发的品德与才干兼备,其成就如同他们一样为世人所称颂。这一联巧妙地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
颈联进一步强调赵汉卿昂发在学术和道德方面的成就,说他如同江南的山水一样美丽而独立,地位无人能及。这两句诗使赵汉卿昂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高度赞誉。
尾联则是诗人对有幸能在吴地见到赵汉卿昂发的感慨,表示能够目睹他的光辉风采,沐浴在他的仁风之下,是人生的一种幸运。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华美,情感热烈,通过对赵汉卿昂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他深深的敬意和友谊。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以及对高尚品质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公豫的《赠池州倅赵汉卿昂发》是南宋末年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79年前后,正是南宋灭亡之际。当时,蒙古铁骑攻占了中原地区,南宋朝廷危在旦夕。在这种背景下,赵公豫写下了这首抒怀之作。
在这个时期,赵公豫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是南宋的官员,但在国破家亡之时,他被迫隐居于世,远离官场。他的心情充满了悲凉和无奈,但又无法逃避现实。在这种心境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南宋末年,时代背景极为复杂。一方面,蒙古铁骑的入侵使得南宋朝不保夕;另一方面,南宋内部的腐朽统治也加速了国家的灭亡。在这种背景下,赵公豫以诗明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