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纳凉

标题包含
纳凉
移榻空亭纳晚凉,更深露下芰荷香。 行云敏捷如流水,爱有游萤入画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移动床榻到空闲的小亭中享受夜晚的凉爽,夜幕降临露水沾满荷叶散发着香气。天空中的云彩流动如同流水一般流畅,喜欢看那游动的萤火虫进入彩绘的桥梁。
去完善
释义
1. 榻:古代的一种坐卧用具,相当于现在的床。 2. 空亭:这里指的是无人居住的亭子。 3. 纳晚凉:享受晚上的凉爽。 4. 更深:指夜深的时候。 5. 露:指露水。 6. 芰荷:指菱叶与荷叶。 7. 行云:比喻舒卷自如的云朵。 8. 敏捷:灵活迅速。 9. 流水:流动的河水。 10. 爱:喜欢。 11. 游萤:飞行的萤火虫。 12. 画梁:有彩绘装饰的房梁。
去完善
赏析
《纳凉》是清代诗人赵公豫的一首描绘夏夜纳凉的诗意作品。全诗通过描绘“空亭纳晚凉”、“芰荷香”、“行云流水”和“游萤入画梁”等自然景象,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一幅夏夜纳凉图,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以及对生活情境的细腻感受,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纳凉》是清代诗人赵公豫的一首描绘夏日傍晚纳凉情景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中期,大约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乾隆、嘉庆年间。 在这一时期,赵公豫曾担任过知县、同知等职务,但由于性格耿直,屡次遭受排挤和陷害。他的官场生涯颇为坎坷,这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并借此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纳凉》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清朝中期,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封建官僚体制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得百姓的生活依然艰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赵公豫通过《纳凉》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清凉世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困境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