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楼
大业繁华地,荒凉一梵宫。
烟云犹夙昔,粉黛已成空。
今古兴亡事,循环宇宙中。
知人与论世,端属在儒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宏大的事业与繁荣之地,如今已是一片荒芜的古庙宇。
烟云弥漫犹如往昔一般,但昔日的粉黛佳人已消逝成空。
古今兴亡之事,如同循环往复于宇宙之中。
了解人与世间的关系并谈论世事,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所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大业:隋炀帝的年号(605-618)。这里借指隋朝时期。
2. 繁华地:意指繁华的京师地区。
3. 梵宫:寺庙,此指“迷楼”。
4. 烟云:这里是指迷楼的历史与传说。
5. 粉黛:指的是隋炀帝的妃嫔们。
6. 成空:比喻美人离世。
7. 今古:古今,即过去和现在。
8. 兴亡事:兴衰更替之事。
9. 循环:指朝代更迭、盛衰交替的自然规律。
10. 知人:了解人性的人。
11. 论世:评论社会时事。
12. 端属:完全属于。
13. 儒衷:儒者的内心。
去完善
赏析
《迷楼》是南宋诗人赵公豫所作的一首描绘迷楼景象的诗歌。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深沉的历史眼光和哀愁的心情,通过对比昔日的大业繁华与今日的荒凉梵宫,表达出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大业繁华地,荒凉一梵宫”,开篇即描绘出一幅鲜明的对比画面:昔日的繁华之地,如今却已变成荒凉寂寞的寺庙。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读者不禁陷入沉思,引发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烟云犹夙昔,粉黛已成空”,诗人以烟云比喻往昔的岁月,以粉黛形容过去的繁华景象。然而现在,一切都已成为虚无,只剩下一座孤独的寺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今古兴亡事,循环宇宙中”,诗人通过对历史兴亡的思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兴盛与衰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循环往复。这一观点富有哲理,让人深思。
“知人与论世,端属在儒衷”,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抱负:作为儒者,应该具备洞察人心、评论世事的能力。这一结尾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迷楼》是南宋诗人赵公豫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高宗时期(公元1127-1162年)。
在这段时间里,赵公豫经历了南宋初年的战乱和动荡。他的一生虽然未受战乱的直接影响,但他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深远的思考。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北宋灭亡后,金兵南下,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朽,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公豫的诗歌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的诗歌往往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迷楼》这首诗就是赵公豫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迷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