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马先生雨中见过四叠前韵

标题包含
和马先生雨中见过四叠前韵
连朝风雨苦凄凄,邮得贤书到浙西。 带屐冲泥叨饫液,贻来新咏又相携。 清霜落木初成绛,浅渚依鸿半作啼。 偶合温家谐韵事,司农掌印有能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连续数日的风雨使人感到分外凄凉,幸运的是一封来自远方的信穿过风雨到达了浙江西部。我带着木屐踏过泥泞的道路,品尝着美食,同时还收到了新的诗篇。秋天到了,树叶在寒冷的夜晚变红,沼泽边上的大雁发出了轻微的叫声。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和温家的成员们共同演绎了一出诗词和谐的故事,一个掌管农业的大臣有了一个贤能的妻子。
去完善
释义
1. "连朝":指连续数日。 2. "凄凄":形容寒冷或荒凉的样子。 3. "邮得贤书":意为收到了马先生的来信。"邮"在此处是传递的意思;"贤书"是对他人信件的尊称。 4. "浙西":指浙江省西部地区。 5. "带屐冲泥":穿着木屐在泥泞中行走。"带屐"是指穿着木屐;"冲泥"是指在泥泞中行走。 6. "叨":谦辞,表示受到了某种恩惠。 7. "饫液":指美酒。"饫"有饱足之意;"液"此指美酒。 8. "贻来新咏":收到马先生的新诗作。"贻来"即送来;"新咏"是新创作的诗篇。 9. "相携":相互扶持,共同前进。此处指相互交流诗歌创作心得。 10. "清霜落木初成绛":这句描绘了秋天时节的景象。"清霜"指秋天的寒气;"落木"即落叶;"绛"为深红色。 11. "浅渚依鸿半作啼":这句描绘了水边鸿雁栖息的情景。"渚"是水中的小块陆地;"依鸿"是鸿雁在水边栖息的意思;"作啼"是说鸿雁发出叫声。 12. "偶合温家谐韵事":这句诗表达了与马先生相聚共谈诗歌创作的愉快体验。"偶合"表示偶然相遇;"温家谐韵事"是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中的诗句"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里的"温家谐韵事"指的是与友人一起谈论诗歌的创作。 13. "司农掌印":指担任农业部门的领导职务。"司农"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管理农业事务;"掌印"指掌握权力。 14. "有能妻":这句表达了对妻子才能的赞美。"有能"表示有才能;"妻"指作者的妻子。
去完善
赏析
赵公豫的这首诗描绘了在雨中与马先生相会时的情景和心情。首联描述了连日的阴雨天气,诗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信件。颔联则描写了诗人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得到了马先生的热情招待。颈联通过“清霜落木初成绛”以及“浅渚依鸿半作啼”描绘了秋雨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尾联则以温家的韵事为比喻,表达了对马先生的敬意。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诗词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马先生雨中见过四叠前韵》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清朝末年,具体年份为公元1905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政治的动荡使整个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赵公豫(1847-1916),字莘甫,浙江平湖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便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然而,在成年后,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危机,深感忧虑。在这段时间里,他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试图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与马先生的交往中,他们共同探讨国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的“四叠前韵”是指赵公豫在和马先生的交流中,连续四次用相同的韵律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