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金陵怀古

标题包含
金陵怀古
六代金汤固,桑田几变更。 梁台秋月冷,吴苑晚鸿鸣。 禾黍逢时茂,人心向化平。 江山存胜迹,我辈得怡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六代的护城河坚固如初,桑田经历过几次变更。 梁台的秋夜寒冷,吴苑的傍晚鸿雁悲鸣。 稻谷和黍子在适当的季节繁茂生长,人们心向着太平。 江山留存着壮丽的景象,我们这一代人得以愉悦心情。
去完善
释义
1. 金陵:南京的古称。 2. 桑田:农田,这里指代土地。 3. 六代:此处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4. 金汤:形容坚固的城池。 5. 梁台:此处指的是南京的雨花台,传说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在此处祭天,故有此名。 6. 吴苑:此处指南京的玄武湖,位于南京市北,古称秣陵,是春秋时期吴国的皇家苑囿。 7. 禾黍:禾指禾苗,黍指黄米,这里泛指农作物。 8. 逢时茂:意指顺应天时茁壮成长。 9. 向化平:向往和平。 10. 胜迹:具有历史意义或观赏价值的古迹、遗址。
去完善
赏析
《金陵怀古》是一首描绘金陵古城的怀古诗。诗人在此展现了对历史变迁、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色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对“金汤固”、“桑田变”、“梁台秋”、“吴苑晚鸿”等意象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金陵历史的悠久和自然环境的优美。同时,诗人通过“禾黍逢时茂”、“人心向化平”等诗句,传达了人类社会在变迁中追求和谐与平衡的精神内涵。最后,诗人以“江山存胜迹,我辈得怡情”收尾,表达了面对历史遗留的胜迹,我们应该珍惜和感恩的心境。总的来说,《金陵怀古》不仅是对金陵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历史和人生哲学的沉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陵怀古》是清代诗人赵公豫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歌作于清朝晚期,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时期。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史悠久,自然成为诗人怀古的绝佳对象。在诗中,赵公豫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南京古城的历史变迁和昔日繁华,表达了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赵公豫生活在清朝晚期的动乱时期,这个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外患不断。在这种背景下,他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忧虑。他的这种忧虑和感慨,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关怀。 此外,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这一时期的南京,虽然仍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但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赵公豫在诗中通过对南京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