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马先生晓起六叠前韵

标题包含
和马先生晓起六叠前韵
秋英渐落景幽凄,叹息征衫滞浙西。 三竺风光公素览,两峰山色我新携。 禅房境冷逢仙侣,客子心闲爱鸟啼。 揖别黯然情未已,曰归难对乐羊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英渐落景色清幽而凄凉,感叹征途艰难停留在浙西。 三竺风光你都曾领略过,两峰山色我却刚带上行囊。 在禅房寒冷的地方遇到了仙人伙伴,旅客们心中悠闲享受着鸟儿的啼鸣。 告别时情绪低落但难以结束,要回家了却无法面对快乐的妻子。
去完善
释义
1. 秋英:秋天的花朵。 2. 征衫:旅人的衣服。 3. 浙西:浙江省西部。 4. 三竺:指杭州西湖的三天竺寺,分别指的是下天竺寺、中天竺寺、上天竺寺。 5. 两峰:此处可能指浙江金华的双峰山。 6. 禅房:僧人的住房。 7. 仙侣:修仙之人。 8. 客子:诗人自指。 9. 揖别:拱手告别。 10. 曰归:即“说回家”的意思。 11. 乐羊妻:乐羊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其妻守寡织麻,他功勋显赫却不再娶。曰归难对乐羊妻表达了作者归家不得的哀愁之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公豫与马先生同游西湖的景象,以及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感慨。首联以“秋英渐落”为背景,点明时节为秋天,并以“景幽凄”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氛围。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和马先生在江南的游历,以及他们共同欣赏的美景。颈联中,诗人借禅房、仙侣等元素,渲染了超脱尘世的意境。尾联则表达出诗人虽然暂时放下了羁绊,但对家的思念之情依然萦绕在心头。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马先生晓起六叠前韵》这首诗是清朝诗人赵公豫的作品,创作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鸦片战争爆发,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在创作这首诗时,赵公豫刚刚步入中年,他原本是一位科举士子,因为屡试不第而放弃功名,转而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大事。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危机感日益加深,对当时腐败的官僚制度和奢侈的贵族生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 赵公豫的诗风独特,擅长用婉约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感情。在这首诗中,他以“晓起”为题,描绘了清晨醒来时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与现实中的困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忧郁的情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