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焦山寺
舟行依岸曲,积气一峰孤。
日烈秋容老,霜寒木叶枯。
闲云留佛宇,幽鸟借僧餔。
何日寻真隠,名山信杖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舟行依岸曲:舟,船;行,航行;依,靠近;岸曲,弯曲的河岸。这句诗描绘了船只沿着弯曲的河岸航行的场景。
2. 积气一峰孤:积气,积聚的气势;一峰,一座山峰;孤,孤独,这里指独立。这句诗表达了焦山寺所在山峰的巍峨壮观。
3. 日烈秋容老:日烈,阳光强烈;秋容,秋天的景色;老,衰老。这句诗描绘了秋天阳光强烈下的景物。
4. 霜寒木叶枯:霜寒,霜降时的寒冷;木叶,树叶;枯,枯萎。这句诗表达了霜降时节树叶凋零的景象。
5. 闲云留佛宇:闲云,悠闲的云彩;留,停留;佛宇,佛教寺庙。这句诗描述了悠闲的云彩停留在佛教寺庙上空的景象。
6. 幽鸟借僧餔:幽鸟,深林中的鸟儿;借,借助;僧餔,僧人的饮食。这句诗表达的是深林中的鸟儿借助僧人的饮食来生活的场景。
7. 何日寻真隠:何日,哪一天;寻,寻找;真隠,真正的隐居生活。这句诗在询问哪一天能过上真正的隐居生活。
8. 名山信杖扶:名山,著名的山峰;信,确实;杖扶,拄着拐杖行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在有名的山峰上拄着拐杖行走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舟行”开篇,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秋日江上行舟的景象。作者在乘船游览的过程中,沿途欣赏了焦山寺周边的美景。接下来,诗人以“积气一峰孤”的笔触,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焦山寺所在的山峰。这孤零零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同时也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寂寥。
随着诗人的视角转向四周的环境,“日烈秋容老,霜寒木叶枯”两句则传达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氛。阳光的炽烈和寒冷的霜降共同作用,使得树木的叶子逐渐凋零,这无疑是对自然界生命历程的深深感叹。而这一场景也为焦山寺增添了更多的肃穆与神秘感。
紧接着,“闲云留佛宇,幽鸟借僧餔”这两句则以富有哲理意味的方式描述了焦山寺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关系。天上的闲云与林间的幽鸟共同构成了寺院周围的和谐画面,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佛法无边、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这种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最后,诗人以“何日寻真隠,名山信杖扶”表达了个人理想的实现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他渴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寻找真正的隐居生活,过上宁静祥和的生活。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焦山寺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使人们对这座名山产生了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游焦山寺》是清朝诗人赵公豫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850年左右,正值清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
赵公豫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经历也颇有些曲折。他本是朝廷命官,因为仕途不顺,后来辞官归隐。他曾游历四方,考察民情,对民生疾苦有很深的体会。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秋日游焦山寺》这首诗中,赵公豫通过对焦山寺的描绘,表达了他的禅意和心境。焦山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始建于东晋,历经沧桑,香火鼎盛。诗人以“秋日”为背景,以“游焦山寺”为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信仰的尊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