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维摩寺和冷世修韵

标题包含
维摩寺和冷世修韵
放达得真赏,风流多逸才。 春邀仙子佩,夜雨法王台。 云磬杯前落,昙花曲畔来。 但教元度在,明月不须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享受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感受其中的风流才情。春日邀请仙子共游,夜晚在法王台上共赏春雨。杯中落下的云片糕如磬声悠扬,曲畔的昙花如同乐曲般短暂绽放。只要心中拥有这份元度的境界,即使没有明月的相伴,也已心满意足。
去完善
释义
1. 放达:自由,无拘无束,不受约束。 2. 真赏:真正欣赏;真诚的赞赏。 3. 风流:举止潇洒,富有才华。 4. 春邀:春天的邀请。 5. 仙子:神仙般的女子。 6. 佩:玉佩,古人挂在身上的饰品。 7. 夜雨:夜间的雨。 8. 法王:指佛教的教主或地位崇高的僧人。 9. 台:高大的建筑物。 10. 云磬:空中响起的磬声。 11. 杯前落:酒杯前的落下。 12. 昙花:即优昙钵花,一种传说开时美丽的昙花一现的花。 13. 曲畔:歌曲边。 14. 元度:原指国家的气运,这里可能比喻诗人的风度。 15. 明月:明亮的月光。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明代诗人赵公豫所创作的《维摩寺和冷世修韵》。首先,“放达得真赏”表现出作者向往那种不拘小节、随心所欲的个性生活,以实现真正的精神享受。接下来“风流多逸才”中作者赞誉了那些超群拔俗之人的才华横溢,这是对他自己也是对所有风流才子们的赞美。 “春邀仙子佩”则是描述了在春天邀请仙子共游的画面,寓意着美好时光与理想之境。 “夜雨法王台”则描绘了夜晚法王台的景象,暗含了对宗教信仰的崇敬之情。 “云磬杯前落”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云磬这个佛教的象征物,表现出在寺庙中的庄严肃穆,也是对佛家意境的传达。 “昙花曲畔来”则描绘了寺院里的昙花绽放,那短暂却璀璨的瞬间,象征了人生的无常。 最后“但教元度在,明月不须来”表达出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元度一样心境如水,那样的话,即使没有明月的映照,心中也依然明亮。整首诗充满了宗教情感和对人生哲学的探索,展示了诗人的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独特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维摩寺和冷世修韵》是南宋诗人赵公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赵公豫在江南一带游历,期间游览了维摩寺并写下了这首诗。 公元12世纪初的南宋时代,战乱频繁,国家积贫积弱,社会矛盾激化。然而,这并未阻止文人士大夫们对于文艺的热爱。作为南宋时期的诗人,赵公豫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他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直到晚年才得到一官半职。 在这一历史时期,禅宗文化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与发展。江南的寺庙成为文人墨客们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探讨佛理、切磋诗艺,形成了独特的江南禅意诗风。维摩寺便是江南众多寺庙之一,它位于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玩。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