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韩侯钓台

标题包含
韩侯钓台
湖水盈盈历古今,我来凭吊识淮阴。 王孙自失三齐志,漂母谁怜一饭心。 封拜不堪仍赤族,交游未可仗黄金。 富春亦有垂纶者,独引高风爽客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面泛起阵阵涟漪,穿越时空映照古今。我在此地缅怀韩信,曾经的王孙壮志难酬。路过的漂母曾对他关爱有加,如今有谁还记得她的恩情?韩信虽受封王却仍招祸患,靠钱财结交的朋友不能依靠。富春江边也有垂钓之人,他们的品格和风范让来访的客人感到清爽。
去完善
释义
1. 韩侯钓台:韩侯,指韩信;钓台,钓鱼的高台。这里泛指韩信垂钓的地方。 2. 盈盈:形容湖水满溢的样子。 3. 凭吊:表示悼念之情。 4. 淮阴:古县名,今江苏淮安一带。这里是韩信的故乡。 5. 王孙:指贵族子弟。 6. 三齐志:指韩信辅佐刘邦建立汉朝,被封为齐王的历史事迹。 7. 漂母:指在水边洗衣的老妇。 8. 一饭心:指韩信贫困时曾受到一位漂母的帮助,给了她一饭之恩。 9. 封拜:封赏。 10. 赤族:指全家被杀。这里是指韩信最后被吕后杀害的事情。 11. 黄金:比喻钱财或势力。 12. 富春:古县名,今浙江富阳一带。这里是东汉隐士严光的隐居地。 13. 垂纶:钓鱼。这里是指严光垂钓的故事。 14. 高风:高尚的品质或节操。 15. 爽:使……舒畅。 16. 客襟:指客人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韩侯钓台》,通过描绘韩侯(韩信)钓鱼台的情景,来表达对韩信的敬仰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湖水的描述,强调了历史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韩信命运的感慨。 首先,诗人以“湖水盈盈历古今”起句,说明自古以来,湖水就在那里,象征着历史的长河。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来到韩信钓鱼台,以此来表达对韩信的敬仰之情。在韩信的身上,诗人看到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壮志凌云,以及他因时运不济而陨落的悲剧命运。 诗的第二联,“王孙自失三齐志,漂母谁怜一饭心”,提到了韩信的抱负和志向。尽管韩信有远大的理想,但最终还是失去了实现抱负的机会。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韩信命运的同情。同时,诗人也提到了韩信曾在贫困时受到漂母的一饭之恩,但却没有人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韩信所遭受的不幸的理解和怜悯。 诗的第三联,“封拜不堪仍赤族,交游未可仗黄金”,揭示了韩信悲剧命运的原因。韩信虽有才华,但因不堪封拜而被诛灭满门;他的朋友也因贪图钱财而离他而去。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韩信遭遇的痛心和惋惜。 诗的最后一联,“富春亦有垂纶者,独引高风爽客襟”,诗人以富春江边的垂钓者为喻,表达了对韩信高尚品质的赞美。尽管韩信的遭遇令人痛心,但他的品质和高尚情操仍然激励着后人。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韩信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品德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韩信钓鱼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韩信的敬仰、同情和惋惜。诗人通过对韩信命运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历史,传承优秀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品德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韩侯钓台》这首诗是清朝诗人赵公豫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创作的。当时,他担任浙江海盐县令,在处理公务之余,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其中包括韩侯钓台。 在赵公豫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段内,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的末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然而,在这个时期,腐败现象日益严重,科举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赵公豫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对这些问题深感忧虑。 韩侯钓台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相传是战国时期韩国国君韩侯垂钓的地方。韩侯在这里遇到了周文王,被赏识并招为女婿,后来成为周武王的功臣。赵公豫游览此地时,或许想到了自己虽然身为地方官员,却无力改变朝廷的腐败现状,因此产生了共鸣。在这首诗中,他以韩侯钓台的历史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自己境遇的感慨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