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赋答钱塘马先生见贻即次原韵

标题包含
赋答钱塘马先生见贻即次原韵
三秋初届雨凄凄,序转重阳风日西。 正苦僧房无快境,贻来新咏自珍携。 芙蓉带水成真艳,鸿雁凌霜作夜啼。 拟过高轩聆妙谛,恐劳斋供太常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个季节里第一场秋雨降临,时间转至重阳,阳光逐渐倾斜。 正当我为禅房缺乏愉悦的场景而苦恼时,突然收到了友人珍贵的新诗篇。 河畔的荷花在水中显得格外艳丽,大雁在寒冷的夜晚悲鸣。 打算拜访高轩倾听美妙的真理,但又担心太过于麻烦斋房的供给人。
去完善
释义
1. 三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2. 凄凄:形容风雨交加的天气。 3. 重阳: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 4. 风日西:风和日丽的天气。 5. 僧房:僧人的住处,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居所。 6. 无快境:没有令人愉悦的环境。 7. 真艳:真实的美丽。 8. 鸿雁:一种大型水鸟,这里用来比喻秋雁。 9. 凌霜:经受寒冷,这里指秋雁在寒冷的夜晚啼鸣。 10. 高轩:高大的房屋,这里指钱塘马先生的住处。 11. 妙谛:美妙的道理。 12. 斋供:素食供品,这里指斋饭。 13. 太常妻:太常是古代官职名,这里用“太常妻”代指妻子。
去完善
赏析
《赋答钱塘马先生见贻即次原韵》是一首表达诗人和马先生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诗人在三秋之际收到了马先生的赠诗,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与马先生共同探讨诗歌、分享诗词之美的愿望。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马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本诗名为《赋答钱塘马先生见贻即次原韵》,出自清朝诗人赵公豫之手。据传,这首诗是赵公豫在清康熙年间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仍相对繁荣,这为诗人提供了广泛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创作素材。 赵公豫在当时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他才华横溢,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这种人生际遇使他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同时也使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个人情感色彩。 在诗中,赵公豫表达了对钱塘马先生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赵公豫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