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香
本属庐山种,今移到小堂。
疎枝依浅土,永日吐清香。
不独供欣赏,还宜兆吉祥。
春深花气减,对此更微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本是庐山的一株植物,如今被移植到我的小屋中。
稀疏的枝条依靠着浅薄的土壤,终日散发着阵阵清香。
它不仅供人欣赏,还能预示吉祥。
然而,春天已深,花香渐淡,一切显得更加渺茫。
去完善
释义
1. 庐山:中国江西省北部的一座山,著名风景名胜区。
2. 小堂:狭小的屋子。
3. 疏枝:稀疏的枝条。
4. 永日:整日;长时间。
5. 清香:清香气味。
6. 供欣赏:供人欣赏。
7. 宜:适宜。
8. 兆吉祥:预示吉祥。
9. 春深:春天已经深入。
10. 花气:花的香气。
11. 微茫:模糊不清;不明显。
去完善
赏析
《瑞香》是南宋诗人赵公豫所作的一首描绘瑞香的诗。诗中通过对瑞香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花香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其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认为瑞香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吉祥的寓意。在春天的深处,瑞香的花香逐渐减弱,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微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瑞香》是南宋著名诗人赵公豫的一首描绘瑞香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74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
在赵公豫创作这首《瑞香》时,南宋正处于宋金和议后的相对和平时期。然而,由于北宋灭亡的教训,南宋朝廷对国防问题仍然保持高度警惕。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公豫作为一位文人,虽然无法直接参与到国家政务中去,但他始终关注国家大事,希望能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时期,赵公豫的人生经历也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政治斗争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这使得他对官场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得他的诗歌创作更加成熟。在人生低谷时期,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的关心。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赵公豫创作了这首《瑞香》。这首诗通过对瑞香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人生低谷时期的坚韧精神和乐观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