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世途

标题包含
世途
世途若戈矛,达人自宜淑。 春日玩春桃,秋时赏秋菊。 闲来与客谈,兴至取书读。 渴饮溪头水,饥餐瓶中粥。 即此可忘忧,世人奚碌碌。 黄农不复生,谁为大化育。 此身当自珍,毋为世所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世道如刀剑般险恶,通达的人自然会化解。 春天的日子里欣赏桃花,秋天的时候欣赏菊花。 闲暇的时候和客人聊天,兴致来了就拿起书本阅读。 口渴的时候就喝溪水,饿了就吃瓶子里的稀饭。 生活如此就能忘记忧愁,何必去追逐世俗的纷扰。 黄帝和神农已经无法复活,谁又来推动世界的变化发展呢? 自己的身心应该被珍惜,不要被世俗所侮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世途:尘世的路途,泛指社会生活。 2. 戈矛:古代的兵器,这里比喻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3. 达人:智慧超群、洞悉事理的人。 4. 自宜淑:自行适应并应对世事。 5. 春桃、秋菊:分别代表春天的桃花和秋天的菊花,借以形容自然界的美好景象。 6. 客:来访的友人。 7. 书:书籍,这里指文化知识。 8. 溪头水:山间小溪的水,这里象征自然、纯净的水源。 9. 瓶中粥:一种简易的食物,这里表示简朴的饮食。 10. 忘忧:消除忧虑和烦恼。 11. 奚:为何,为什么。 12. 黄农:黄帝和神农,中华民族的始祖,这里代指古代圣贤。 13. 大化育:大自然孕育万物,这里指创造美好生活。 14. 自珍:自我珍视,珍惜自己的存在。 15. 毋为:不要做。 16. 世所辱:被世俗侮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世途》,实际是在描述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隐逸生活态度。诗人以"世途若戈矛"起笔,象征世俗纷争如刀戈之险恶,而一个“达人”应当学会在这纷繁世界中觅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接下来的"春日玩春桃,秋时赏秋菊",是描绘四季更替的自然景象和作者在欣赏风景中寻找到的生活乐趣。而在闲暇时间,诗人选择的是"闲来与客谈,兴至取书读",交友读书使他感到充实和快乐。 "渴饮溪头水,饥餐瓶中粥"是诗人生活上的简朴和自由。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心灵上得到满足,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接着"即此可忘忧,世人奚碌碌"则是对俗人忙于名利而迷失自己的感叹。诗人在寻找生活的真谛,希望人们能明白生命的意义,并珍惜当下。 "黄农不复生,谁为大化育。"这两句则是对古代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政治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于道德沦丧的忧虑。而最后的"此身当自珍,毋为世所辱"则是对自我的一种警醒和保护,表明自己坚守内心纯洁,不受外界困扰的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世途(清)赵公豫 虎狼当道,荆棘满前,此古人所以叹行路之难也。余因有作。 世途幽险似风波,到此令人感慨多。 蚁困扪槐曾扰攘,鸠居巢幕竟安闲。 时逢荆棘愁平地,事到颠连梦庙廊。 昨日衣裳今日改,眼中物色已苍茫。 这首诗《世途》创作于清朝时期,其作者是赵公豫。他生于书香世家,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人生起伏较大。在诗歌中,他描绘了世间的险恶和坎坷,感叹自己的遭遇以及世态炎凉。 清朝初期,社会相对安定,但朝政腐败、官场黑暗,民间疾苦重重。此时赵公豫受到挫折,对人生的看法变得消极悲观。尽管他对世事感到迷惘,但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写下这首寓意深刻的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