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鲍祗登醉翁亭看欧阳公手植梅花
欧亭犹在望,梅萼自芬芳。
地以人为重,花为植者香。
山峰皆拱列,石骨尽昂藏。
文采风流事,参军独擅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欧亭仍在眼前,梅花悄然绽放。
大地因人伟大,鲜花离不开种植者的芳香。
山峰层层叠叠,石头峭壁也显得庄重端庄。
那些才华横溢的往事,都是出自这位参军的独特风格。
去完善
释义
1. 欧亭:指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纪念性建筑。"欧亭"是对于醉翁亭的一种别称。
2. 梅萼:指梅花的蓓蕾或花朵。萼,指的是花瓣下部的一圈叶状绿色小片。
3. 地以人为重:这句话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即一个地方的价值和重要性往往取决于生活在这里的人物。
4. 花为植者香:意指种出的花因为种植者的悉心照顾而显得更加芬芳。这句话强调了人的辛勤劳动对于植物的影响。
5. 山峰皆拱列:描述了醉翁亭周围的山峰环绕,形成一种拱卫之势。
6. 石骨尽昂藏:这句诗描绘了石头的质地坚硬,傲然挺立的样子。
7. 文采风流事:指的是欧阳修及其继承者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他们的文学成就。
8. 参军独擅场:这里“参军”是指南宋诗人鲍照,他是唐朝参军的官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尤其显著,被誉为"骈文之冠"。所以这里"参军独擅场"指的是鲍照在文学方面有着独特的才华和影响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赵公豫在游览醉翁亭时,看到欧阳修亲手种植的梅花有感而发的作品。诗人在欧亭放眼望去,只见梅萼盛开,散发出阵阵芬芳。他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地点看作是因为人的存在才显得重要,而花朵也因为种植者的名气而更加香气四溢。这里,“地为重”和“花为香”既体现了作者对地、花的深情厚意,也揭示了名人效应的力量。同时,诗人还描绘了周围的山峰和石头,它们仿佛都在向这株梅树致敬。最后两句“文采风流事,参军独擅场”,表达了作者对欧阳修才华的钦佩之情,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像欧阳修这样的文人墨客,才能在这风景秀丽的醉翁亭里独领风骚。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借景抒情,极富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公豫的《同鲍祗登醉翁亭看欧阳公手植梅花》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方面,诗歌成为了文人墨客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
在这段时间里,赵公豫的人生经历丰富。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他在官场生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曾担任过知县、知州等职务。然而,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也曾遭受贬谪,这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在游览醉翁亭时,赵公豫感慨万分,想起了欧阳修当年在此地亲手种植的梅花。他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前贤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形态和神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