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庐山

标题包含
庐山
庐山不可尽,蹑屐且相寻。 峭壁悬崖险,幽泉仄涧深。 苔痕侵竹径,云气结松阴。 古刹安禅静,闻钟砭俗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庐山风光美不胜收,穿上鞋子去追寻它的踪迹。 峻峭的山崖和悬崖令人惊叹,幽深的泉水和小溪使人陶醉。 青苔覆盖了竹林小径,云朵在松树间聚集形成阴影。 古老的寺庙中,安详地修行,听到钟声,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穿了世俗之心。
去完善
释义
1. 庐山:中国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著名山脉。 2. 不可尽:形容庐山的山峰众多,连绵不绝。 3. 蹑屐:穿上木屐,这里是徒步登山的意思。 4. 相寻:互相寻找,这里指登山者相互结伴。 5. 峭壁悬崖:陡峭的山壁和悬崖,形容山势险峻。 6. 幽泉:幽深的泉水。 7. 仄涧:幽深的山涧。 8. 苔痕:青苔的痕迹。 9. 竹径:竹林中的小径。 10. 云气:云雾。 11. 结松阴:在松树荫凉处聚集。 12. 古刹:古老的寺庙。 13. 安禅:安静地打坐参禅。 14. 闻钟:听到钟声。 15. 砭俗心:鞭策世俗之心,使之变得清净。
去完善
赏析
《庐山》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雄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以“庐山不可尽”开篇,突出了庐山的壮丽与辽阔,接着又以“蹑屐且相寻”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攀登的决心。随后诗人以“峭壁悬崖险,幽泉仄涧深”展现庐山之险峻与深邃,进一步凸显了庐山神秘莫测的特点。在后半部分,诗人则以“苔痕侵竹径,云气结松阴”描述了山中的竹林和松树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山中美景的热爱。最后两句“古刹安禅静,闻钟砭俗心”则借庐山中的古刹钟声,表达出诗人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庐山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庐山是南宋诗人赵公豫的一首描绘庐山美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也是文人墨客抒发爱国情怀的重要时代。赵公豫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庐山的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赵公豫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峙时期,战火不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位爱国诗人,赵公豫时刻关注国家局势,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庐山》,借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 此外,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赵公豫在游览庐山时,被其壮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描绘庐山美景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的山峦、瀑布、云雾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庐山的独特魅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