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作
凭槛见天涯,非秋亦可悲。晚天帆去疾,春雪燕来迟。
山水分乡县,干戈足别离。南人废耕织,早晚罢王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栏杆旁看到遥远的天际,即使不是秋天也觉得悲伤。傍晚的天空中,帆船快速驶过;春天的雪地里,燕子迟迟不来。山水将各地划分成不同的县份,战争让许多人分离。南方人民已经荒废了耕织,希望朝廷的军队早日收兵。

去完善
释义
1. 江楼:江河边的楼宇。这里指诗人所在地。
2. 凭槛:依靠在栏杆上。
3. 天涯:地理上的极远之处,表示离家很远。
4. 非秋亦可悲:即使不是秋天也能引发悲伤之情。
5. 晚天:傍晚的天空。
6. 帆去疾:船只行驶迅速。
7. 春雪燕来迟:春天来了,燕子却迟迟未到。
8. 山水分乡县:山川河流将地方划分为不同的县份区域。
9. 干戈:古代的兵器,泛指战争。
10. 南人:南方地区的人。
11. 废耕织:停止农耕与纺织等生产活动。
12. 王师:古代帝王的军队。这里指征伐江南地区的军队。
13. 早晚:时间概念,多指一段时间之后。

去完善
赏析
《江楼作》描绘了诗人身处江楼,远眺天涯的景象。“凭槛见天涯”一句,展现出诗人的视野开阔,以及对远方的关切之情。尽管不是秋天,诗人仍然感受到了悲凉之气。接下来的两句“晚天帆去疾,春雪燕来迟”,通过对比春天的燕子和冬天的雪花,传达了世事无常、时光荏苒的感慨。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山水分乡县和干戈足别离,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分离之苦。最后两句“南人废耕织,早晚罢王师”,则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以景语入情,情感深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楼作》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末五代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张乔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描绘了百姓生活的困苦景象。
在这段时间里,张乔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脱颖而出。在失意之余,他漫游各地,广交朋友,结识了许多文人墨客。这使得他对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为他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此外,唐末五代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发,导致百姓生活困苦。张乔在面对这样的现实时,深感忧虑。因此,他在《江楼作》中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起人们的关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