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大庾岭
凿破鸿蒙一窍通,至今传说九龄功。
天垂瘴雨蛮烟外,路入炎荒火树中。
万里关河瞻北极,两行旌旆过南雄。
鹧鸪声里端阳近,榕树青青荔子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度大庾岭: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吕定在端午节期间穿越大庾岭的经历,通过描绘沿途所见风景表达了他对历史和地理的了解。
2. 凿破鸿蒙:这里是指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的观点,认为天地未分的时候是一个混沌的状态,后来被盘古凿开一个洞,才有了光明和万物生长的地方。“鸿蒙”是指天地未分的状态。
3. 一窍通:这是形容天地初开的景象,就像是凿破了混沌的宇宙。
4. 九龄:指的是张九龄,唐朝著名文人,他的诗作以描绘山川风景和表达人生感慨为主。
5. 瘴雨蛮烟:这里是指南方湿热地带的自然景观。
6. 火树:指荔枝树,荔枝成熟时树上结满红色果实,故称“火树”。
7. 关河:古代指江河山脉,这里主要指长江黄河。
8. 北极:中国古代天文学上指北极星所在的方位,象征着国家的北方边疆。
9. 两行旌旆:古代军队的旗帜,这里表示军队行进的样子。
10. 南雄:古代地名,位于今广东省南雄市。
11. 鹧鸪声:鹧鸪鸟的叫声,古人认为鹧鸪声悲凉,这里用来衬托端午时节的氛围。
12. 端阳: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13. 榕树青青:榕树是一种常绿乔木,这里用榕树的绿色来比喻南方的热带风光。
14. 荔子红:荔子即荔枝,成熟的荔枝呈红色,这里是说荔枝熟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吕定游历大庾岭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思。全诗以“凿破鸿蒙一窍通”开篇,借神话传说中的九龄之功比喻历史上的名人古迹,同时传达出诗人对于开拓和发现的敬意。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大庾岭的自然风光,如“天垂瘴雨蛮烟外,路入炎荒火树中”,展现了路途中的艰难险阻以及边陲风情。在第三联“万里关河瞻北极,两行旌旆过南雄”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最后一句“鹧鸪声里端阳近,榕树青青荔子红”则描绘了季节变换的景象,使整首诗呈现出丰富的色彩与层次感。整体来看,本诗既是对历史人文的回顾,也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流露出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度大庾岭》是宋代诗人吕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北到南,经过大庾岭时的所见所感。全诗如下:“舟行今愈远,岁月已消亡。水落云生晚,林疏叶落霜。隔波归鸟急,带雨朔风凉。遥望山容淡,应知大庾长。”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1126年左右的北宋末年。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金人入侵中原,吕定作为一位士大夫,有感于国事之忧,决定南渡避难。在大庾岭的渡口,他看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也与北方故土告别,陷入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从诗中可以看出,吕定对自然景色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渡过大庾岭时,通过观察水上、云间、树林的变化,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此时的吕定已远离家乡,但他依然心系国家,关切民生。面对暮色中的飞鸟和雨中凄凉的朔风,他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度大庾岭》这首五言律诗反映了吕定在南宋初期的个人经历和国家局势变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他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