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广城楼
三尺龙泉事远游,越王台上望南州。
一天雨过千山晓,万里风来五月秋。
江郭楼台蛮客市,海门烟日蜑家舟。
临戎不有安边策,应愧常何荐马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三尺龙泉:指剑,这里代指行旅之器。
2. 越王台:浙江绍兴的著名古迹,这里泛指古城遗址。
3. 南州:古代中国南方地区。
4. 千山:众多山峰,形容山区地形。
5. 五月秋:这里指风力强劲的季节,并非具体月份。
6. 江郭:江边的城郭,借指近水之地。
7. 蛮客市:指南方边陲的市集。
8. 海门:临海的城市。
9. 蜑家舟:蜑民所乘之舟,这里借指渔舟。
10. 临戎:执戈守边,这里指抵御外患。
11. 安边策:安定边疆的策略。
12. 常何:唐代名将。
13. 马周:唐初文人,曾向皇帝进言献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广城楼为题材,展现出一幅壮丽的江山画卷。首联讲述诗人手持三尺龙泉剑远游,站在越王台上遥望南州之地,表现出豪情壮志;颔联描绘了雨后初晴、风来五月的自然景色,传达出清新爽朗的气息;颈联通过描写江郭楼台和蛮客市的繁华景象,以及海门烟日和蜑家舟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广城的繁华与活力;尾联则以表达诗人的忧虑和期待为主线,希望有能人志士能够为国分忧,彰显出深沉的家国情怀。整首诗在豪放与婉约之间游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广城楼》是南宋诗人吕定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34年。当时正值金国南侵、北宋灭亡的动荡时期。诗人吕定身处战乱之中,目睹了民众疾苦和山河破碎的景象。
这一年对吕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人生中,他从一名普通的文人成长为一位忧国忧民、志在恢复河山的热血青年。他怀抱着满腔豪情壮志,希望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吕定被贬谪至广城楼,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在这个特殊时期,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百姓生活困苦,士人报国无门。金国的侵略使得国土分裂,民生凋敝。面对这样的困境,吕定深感忧虑,他以笔为剑,以诗为鼓,抒发内心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