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闻诸襄七在金华有述

标题包含
闻诸襄七在金华有述
玉堂仙人居士俦,丹床鸾鹤参遨游。万言直泻一杯水,三顾屡回重瞳眸。朅来吴越成春秋,往欲从之何缘由。劳思未已仰天笑,金华山高灵草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华丽的宫殿里居住着仙人和学者,他们在红色的床上与凤凰和仙鹤一起游玩。千言万语如同瀑布一般倾泻出来,却只有一杯水的容量。多次回顾以期待再次相遇,却又一次次失望。我来到江浙一带,试图寻找他的踪迹,可是为什么总是找不到他呢?思考让我疲惫,我只能无奈地仰望天空大笑,金华山的高峰上长满了灵草,显得格外幽静。
去完善
释义
1. 玉堂:天宫中的一种建筑,这里借指金华山中的楼观或仙宫。 2. 仙人居士:道士,道教修炼之士。 3. 丹床:炼丹的灶台或平台。 4. 鸾鹤:凤凰与仙鹤,象征仙人或仙界的美好事物。 5. 三顾:出自三顾茅庐的典故,这里是说多次回访。 6. 重瞳眸:眼睛中有两个瞳孔的人,这里用来赞美对方才情非凡。 7. 朅来:发语词,无实义。 8. 吴越:古代的两个国家,这里代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9. 劳思:辛苦思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邓牧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他们对学问的热爱。诗中“玉堂仙人居士俦”一句,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和地位,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对他们之间深厚友谊的珍视。接下来的诗句则表达了他们在一起探讨学问、交流思想的快乐时光。“万言直泻一杯水,三顾屡回重瞳眸”,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他们学术讨论的热烈场景。 然而,诗人紧接着提到“朅来吴越成春秋,往欲从之何缘由”,表达出自己对分离的无奈和对友情的渴望。最后两句“劳思未已仰天笑,金华山高灵草幽”,展现了诗人虽然身处异地,但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相信他们的友情会如同金华山一样,永恒不变。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分别时刻对友情的留恋和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闻诸襄七在金华有述》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末年,大约在公元1279年前后。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元朝的统治之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邓牧作为南宋末年的文人,生活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他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忧虑。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心声。 邓牧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听到了诸襄七在金华的叙述,心中不禁涌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感叹时代的变迁,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心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