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银山寺和宗禅师四季诗 冬

标题包含
银山寺和宗禅师四季诗 冬
夹径长松耐凛冬,随溪觅路杳无穷。 晓霜易滑荆桥上,朔雪难侵纸帐中。 溪冷无鱼供酒客,林荒有鹿伴樵翁。 江湖水泺多芦苇,不异飘鸿泊野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质(1035年-1112年),字景文,号雪山,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王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历任知县、通判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狭窄的小路上,松树依然挺拔地度过了严寒的冬天,沿着溪流寻找道路,似乎没有尽头。清晨的寒霜使得荆棘桥变得光滑,很难行走;然而,即使是北方的雪也难以侵入纸糊的窗户。寒冷的溪流里没有鱼可供游客喝酒,森林里只有一只孤独的鹿陪伴着砍树的渔夫。湖泊和河流边有许多芦苇,它们就像随风飘荡的大雁一样无依无靠。
去完善
释义
1.夹径:指道路两旁。 2.长松:即松树。 3.耐:忍受,承受。 4.凛冬:寒冷的天气。 5.随溪:顺着溪流。 6.觅路:寻找道路。 7.杳:形容遥远的样子。 8.易滑:容易滑倒。 9.荆桥:用荆棘制成的桥。 10.朔雪:北方的雪。 11.纸帐:用纸张制作的床帐。 12.无鱼:没有鱼。 13.供酒客:提供给饮酒的人。 14.林荒:树林荒凉。 15.伴樵翁:陪伴砍柴的老人。 16.江湖:江河湖泊。 17.水泺:水域,水泊。 18.多芦苇:有很多芦苇。 19.不异:不奇怪,不例外。 20.飘鸿:飞行的鸿雁。 21.泊野风:在荒野中停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质描绘冬天景象的一首五言诗。作者以夹道长松开篇,展现出在凛冽寒冬之中依然傲然挺立的松树形象,凸显出松树的坚韧品质。随着溪流寻觅路深,意味着诗人深入大自然,欣赏冬天的景致。接下来的描写则细致地表现了冬日的清晨:“晓霜易滑荆桥上”写出了霜露在清晨的桥面上凝结成冰,湿滑难行;而“朔雪难侵纸帐中”则表达了即使寒冷的朔风席卷大地,室内的温暖仍能抵御严寒。 然后,诗人转而描绘了溪冷、林荒的景象。此时的河流因为寒冷已不见鱼儿,周围树林荒芜,但仍有鹿与砍柴的老人为伴。这里,“无鱼供酒客”象征了冬日寂寥的生活情景,但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结尾两句“江湖水泺多芦苇,不异飘鸿泊野风”则以湖泊中的芦苇和随风飘荡的鸿雁作为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冬季大自然的肃杀景象。整首诗笔触细腻,将冬日的严寒景象与生活场景巧妙融合,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及敏锐的观察能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银山寺和宗禅师四季诗 冬》是南宋诗人王质的代表作之一。它创作于公元12世纪左右,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宋朝时期,而王质则是这个时代的一位著名文人。 在王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过着隐逸的生活,远离世俗的喧嚣。他的生活经历充满了波折,曾一度受到朝廷的重用,但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归隐山林。这种人生的起起伏伏,使得他对生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诗歌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王质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在这首诗中,王质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银山寺的宁静与美丽。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冬天的寒冷与寺庙的宁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种氛围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