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思永冠 其一
圣经陈冠义,万世示章程。
是礼最为重,无丧始许行。
三加仪特备,四行责非轻。
此意知谁会,寥寥千古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圣经》流传千年,指引世人行事准则。
礼仪为重,无丧失方得践行。
三加仪式郑重,四行责任重大。
知晓此意者谁?寥寥千古情怀。
去完善
释义
1. "圣经":指儒家经典,这里主要指《诗经》。
2. "陈冠义":陈是陈述的意思,冠是加冕的意思,这里是表达儒家经典的教义是关于加冕称王的大义。
3. "万世":指长久的岁月。
4. "章程":规定、准则。
5. "是礼":这是指周代的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一种礼仪。
6. "无丧":表示不是白白失去的,这里指冠礼的举行是有意义的。
7. "三加":指冠礼中三次加冠的过程。
8. "四行":指在冠礼中四次的叩拜。
9. "非轻":意思是不可轻视。
10. "此意":指诗人对于冠礼的理解。
11. "谁会":意思是无人理解。
12. "寥寥":形容稀少。
13. "千古情":千年流传的情感。
去完善
赏析
《庆余思永冠 其一》这首诗,开篇即以“圣经陈冠义”起笔,将读者引入一个庄重而肃穆的氛围。诗人以“圣经”为引,意在为后文主旨的展开构建一种神圣的背景。同时,“陈冠义”三字,既是对儒家经典中对冠礼的解释和说明的概括,又是对这种礼仪的本质意义与精神内涵的强调。接之以“万世示章程”,更使得这种冠礼的意义和作用显得伟大而深远,影响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和人生观念。
诗的第二句则从“是礼最为重”入手,揭示了儒家文化中的礼教传统及重要性。"无丧始许行"表达出只有不丧失礼仪的人,才能被社会所接受。这一句中,“无丧”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同时,“始许行”则在态度上表现出了儒家对礼仪的重视与严谨。
接下来,诗人以“三加仪特备,四行责非轻”两句描绘了冠礼的仪式过程和参与者的责任。通过这一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冠礼的神圣性和庄重的肯定。他不仅将其视为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仪式,更是一个凝聚着社会、家族和个人期望的象征。
最后,诗人以“此意知谁会,寥寥千古情”结尾,进一步表达了其感慨。他提出的问题是:有谁能理解这其中的深意?这个问题的提出,既反映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和人心的思考,也表现出他对能真正理解和领会冠礼精神的人的期待。这种期待,无疑也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未来人类精神生活的关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庆余思永冠,诗人游九言所著的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诗人在这一时期正处于仕宦沉浮、人生多变的境况之中。在宋元交替之际,金兵入侵中原,南宋政权风雨飘摇。游九言虽然身处其中,却仍坚守理想,寄情山水之间,希望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反映时代的变迁。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游九言以咏史诗的形式表达了对自己仕宦生涯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既感叹时光的流逝,又对朝廷的无能表示痛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江山永固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