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访薛道士不值

标题包含
访薛道士不值
三茅俯千山,杖藜山气佳。 来寻薛道士,空房锁烟霞。 微霜染红叶,晞露浥黄花。 舞逐西风去,湖水夕阳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个山峰下的风景尽收眼底,山水之间显得格外美丽。我来寻找薛道士,但他的屋子却空无一人,只有烟雾和彩霞锁住了房间。轻微的霜冻染红了叶子,清晨的露水湿润了黄花。随着西风的舞动,湖水的波光映照出夕阳的斜影。
去完善
释义
1. 三茅:指茅山,位于江苏句容,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 杖藜:拄着手杖步行。 3. 空房:无人居住的房间。 4. 微霜:轻微的霜降。 5. 红叶:枫树或其他秋天变红的树叶。 6. 晞露:晾晒露水。 7. 黄花:菊花。 8. 舞逐西风:指枫叶被秋风吹落。 9. 夕阳斜: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访薛道士不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时节拜访一位隐居于山水间的薛道士的过程及其所见所感。诗人首先用“三茅俯千山”来形容自己登临的高山和山下的千重峰峦,借此突显出景色的壮丽。随后“杖藜山气佳”一句则表达了在攀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清新的山中气息,凸显了环境的宜人之处。接下来,他描述了自己来到道士住所的情况:道士并不在屋里,房屋被笼罩在一片缭绕的烟雾之中,似仙境般飘渺。透过窗户,只见微微的白霜沾染了红艳的红叶,晶莹剔透,如同翡翠一般。早晨的露水滋润着怒放的黄菊,娇嫩欲滴,散发出阵阵香气。紧接着,诗人以“舞逐西风去”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秋风扫过水面,湖面的水波荡漾起伏,如同翩翩起舞。而“湖水夕阳斜”则揭示了此刻已近黄昏,夕阳倒映在水面上,显得分外美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薛道士不值》是南宋诗人游九言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光宗赵惇继位后,皇权逐渐削弱,宦官权势日盛。此时的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游九言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这种局面深感忧虑和痛心。 游九言在这时期的人生际遇也非常坎坷。他自幼家境贫寒,勤奋好学,但因科举失利,未能进入仕途。尽管如此,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并未减弱。他曾多次参加抗金义军,积极参与抗金斗争,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此外,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也非常浓厚。南宋时期,儒家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儒家士大夫积极探讨治国之道,主张经世致用之学。受此影响,游九言在诗歌创作上亦表现出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的特点。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游九言写下了这首《访薛道士不值》。他在诗中表达了对道士的敬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渴望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然而,这种愿望背后也透露出他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苦闷。整首诗展现了一个胸怀壮志却又无奈地面对生活现实的文人形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