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思永冠
礼仪今既备,告字亦攸宜。
自昔学深造,莫非原自思。
近而仁固在,□□□堪施。
字子曰思永,饮哉保受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庆余思永冠:诗人祝愿子孙能继承家族的优秀品质和才能,寓意保持谨慎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
1. 礼仪:指礼节仪式或道德规范。
2. 告字:指写字时的笔画顺序和结构安排。
3. 攸宜:意为适当、适合。
4. 自昔:从古代开始;自古以来。
5. 学深:学识渊博。
6. 原自思:指源于思考,表示学问离不开思考。
7. 近而仁固在:靠近了就能感受到仁爱的存在。
8. 思永:诗人借用“思永”一词来表达他的期望,希望子孙后代能够永远传承家族的文化和智慧。
9. 保受之:保有享受这份福气和好运。
去完善
赏析
《庆余思永冠》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学识、道德与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首先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的完善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接着,诗中指出学问来自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这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吻合。在论述了知识和思想的来源之后,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仁”作为道德品质的根本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本句缺失了一个词汇,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整首诗的理解。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引用了孔子的教诲:“子曰:‘思无邪’”,表达了自己的期许——希望自己在“思无邪”的道路上不断地成长和完善,保持正直纯洁的品质,让自己的智慧得到传承和发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庆余思永冠》是南宋诗人游九言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游九言正处于他人生的低谷时期。此前,他曾担任过江西提点刑狱使、奉议郎等职务,但因直言不讳而遭到排挤,被贬为福建路提举常平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抒发胸臆的诗作。
此外,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不断。一方面,金兵对南宋的侵扰日益严重,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朝政腐败,内斗激烈,人民生活困苦。这些时代背景使得游九言的诗作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
在这首诗中,游九言通过对“庆余思永冠”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他认为,一个人应该珍惜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这种思想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春晚》、《秋晚》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