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法华经示巽上人

标题包含
读法华经示巽上人
上上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汝师释迦文,深欲警群痴。 有如优昙花,可玩不可持。 瑶车驾大武,火宅鸣狐狸。 中道息化城,宝坊须竟跻。 将令脱尘网,诱设华多辞。 吾事不须尔,父子相恬嬉。 常行存日用,妙处参天倪。 一性本昭彻,春台自熙熙。 汝亦有父母,弃去他人依。 免怀报何日,敬养终无时。 先灵为馁鬼,由汝身披缁。 如云识此心,有生皆秉彝。 谓升兜率天,无路谁能知。 试于清夜阑,回首诵吾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无需赘述,佛法奥秘无穷。 佛祖释迦牟尼,苦思如何警醒众生。 犹如转瞬即逝的优昙花,欣赏但无法长久留存。 华丽的马车承载着大武士,火宅旁的狐狸哀嚎。 中途在化城休息,最终到达珍宝之地。 引导众生脱离尘世羁绊,以华丽之词引诱。 我不必如此行事,家人相处和睦。 生活在于日常,美妙之处自在心间。 本性光明闪耀,春日里的欢聚景象。 你也应有父母,不能总是依靠他人。 尽孝报恩的日子几时?孝敬赡养永无期限。 祖先的灵魂成为饥饿的孤魂野鬼,全因你披上了僧衣。 认识自己内心如同云朵般轻盈,众生皆有善良天性。 即便升往极乐世界,哪条路又有谁能知? 试着在寂静的夜晚,回头读我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1. 法华经:佛教经典,全称《妙法莲华经》。 2.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3. 游九言:字子尚,南宋天台宗僧人。 4. 优昙花:又名“昙花”,佛经记载中的稀有之花,夜间绽放,瞬间凋谢。 5. 瑶车:指天上的马车。 6. 大武:佛教圣地之一。 7. 火宅:比喻痛苦的世界。 8. 狐狸:在佛经中被视为狡猾之兽。 9. 中道:佛教术语,指不偏于苦乐两边的道路。 10. 化城:佛教寓言中,引导人们到达真实目的地的幻化之城。 11. 宝坊:佛教殿堂。 12. 尘网:比喻纷繁的世俗生活。 13. 华多辞:华丽的言辞。 14. 父子相恬嬉:指释伽牟尼佛与弟子们的关系亲密融洽。 15. 日用:日常生活。 16. 天倪:自然的道理。 17. 昭彻:光明透亮。 18. 春台:春日阳光下的亭台。 19. 披缁:穿僧衣,表示出家为僧。 20. 馁鬼:饥饿的鬼。 21. 秉彝:天性。 22. 兜率天:佛教所说欲界六天中第四层天。 23. 无路谁能知:意为即使想要修行成佛,也无法找到正确的途径。
去完善
赏析
《读法华经示巽上人》是南宋诗人游九言的作品,这是一首向友人巽上人阐述佛法的诗歌。在诗中,作者通过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于佛法的理解和对友人的劝诫。 诗的开篇,作者强调佛法的高深莫测,用“上上不须说,我法妙难思”来表达佛法的奥妙和神秘。接着,作者提到释迦牟尼作为他们的导师,目的是为了警示世人,使他们远离愚痴。然后,作者以优昙花为例,说明佛法的珍贵,但又不可以执着于其中。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描绘了佛教中的各种场景,如乘着瑶车的菩萨、火宅中的狐狸等,以此表达佛法的无常和虚幻。同时,作者还提到了化城和中道的概念,表示修行者应该努力达到彼岸的境界。 在诗的中段,作者劝诫巽上人不要过于沉迷于佛教的华丽言辞,而应该关注实际的生活和修行。作者认为,真正的修行在于日常的实践,而不在于形式化的仪式。此外,作者还提醒巽上人要孝顺父母,关心家人,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佛法的本质,即众生皆有佛性,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摆脱世俗的烦恼。作者认为,追求成佛之路是没有捷径的,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和自我反省,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佛法的深刻解读,又有对现实生活的关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佛法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