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巾山
环走层冈马脱鞿,两峰平地玉颀颀。
南临澥岛金鼇涌,东望丛祠白鹤飞。
日出市声朝雾散,云沈海气暮潮归。
居尘却立尘埃表,徙倚天风振客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信步登上层层山岗,甩掉缰绳让马儿自由;两侧山峰耸立在地平线,犹如美玉般挺拔。南方临海的小岛犹如金鳌涌动,东方的祠庙处可见白鹤翩翩起舞。朝阳初升时城市的喧闹逐渐散去,晨雾消散;傍晚时分海上的湿气凝聚成云,退潮声回荡在耳边。虽然身处世俗之中,却能站在尘埃之外观察世事;遥望天际的风轻云淡,感受到胸怀宽广、人生豁达的意蕴。
去完善
释义
1. 环走:周游,围绕。
2. 层冈:重叠的山岗。
3. 马脱鞿:马摆脱缰绳,比喻自由自在。
4. 两峰:这里指的是巾山两峰。
5. 平地:指位于平地的巾山。
6. 玉颀颀: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
7. 南临:向南看去。
8. 澥岛:指宁波的舟山群岛。
9. 金鼇涌:形容舟山群岛的金沙涌起。
10. 东望:向东看去。
11. 丛祠:指祭祀神灵的地方。
12. 白鹤飞:比喻在丛祠上飞翔的白鹤。
13. 日出:太阳初升的时候。
14. 市声:集市上的声音,表示繁华的景象。
15. 朝雾散:早晨的雾气散去。
16. 云沈:云朵沉降。
17. 海气:海上的雾气。
18. 暮潮归:傍晚时分的潮水退去。
19. 居尘:生活在这个世界。
20. 尘埃表:尘世之外。
21. 徙倚:徘徊,流连。
22. 天风:天上传来的风声。
23. 振客衣:使客人衣服随风飘扬。
去完善
赏析
《登巾山》是一首描绘登山观景的诗,诗人游九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巾山的壮丽景色。全诗共八句,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描写了登山的情境;其次描述了站在山顶俯瞰到的景观;然后抒发了观览之后的感受;最后表达了作者作为观察者的心境。
首联“环走层冈马脱鞿,两峰平地玉颀颀”,以骑马登山开始,传达了诗人身临山中的景象。“脱鞿”意为摆脱束缚,暗示在攀登过程中逐渐释放内心的压力。“两峰平地玉颀颀”形象地描绘了两座山峰的雄伟姿态,为下文铺垫了气势。
颔联“南临澥岛金鼇涌,东望丛祠白鹤飞”,分别从东南两个方向描绘了巾山的壮丽景观。“金鼇涌”寓意岛屿犹如金色的神鳌涌现,呈现出蓬勃生机;“白鹤飞”则象征自由与宁静,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颈联“日出市声朝雾散,云沈海气暮潮归”,分别描绘了清晨和傍晚的景象。“朝雾散”意味着早晨雾气消散,阳光照耀大地;“暮潮归”则暗含夜晚潮水退去,天色渐暗。这两句展现了大自然的循环规律,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尾联“居尘却立尘埃表,徙倚天风振客衣”,抒发了诗人在欣赏美景后的感悟。尽管身处尘世,但登高望远时,却能超脱世俗纷扰,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力量。同时,“天风振客衣”也传达出诗人面对壮丽景色的激动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巾山》是宋代诗人游九言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北方的辽金政权和西北的西夏政权对宋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文人墨客们常常以山水风景为寄托,抒发内心的家国情怀。
游九言是宋代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在这首诗中,他以巾山为题,描绘了巾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他以巾山之高、之险来形容国家的危难,表达了对自己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期许。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在那个时代,文人墨客们常常通过游览山水、欣赏美景来寄托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受挫,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