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
夜色正幽悄,梦回常自悲。
悠悠节物改,冉冉心事非。
儿嬉意不足,搔首忽成丝。
炎寒扇洪罏,橐籥日煎治。
冥鸿戏云路,蜗蝇蚀昏卑。
功名难力致,志勉与心期。
旦昼多营营,至此盍停思。
谁能澄夜气,一息存端倪。
五更百虑起,嘹嘹听啼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色深沉静谧,梦境中的感慨常常令人悲伤。时光流转,心中的思绪也在悄然改变。孩子们嬉戏打闹,然而这并不能让我感到满足,不由得挠头皱眉。炎炎夏日,扇子煽动着炉火,白天黑夜都在忙碌中度过。天空中的大雁悠然自得,而地下的蜗牛和苍蝇却在争夺昏庸的利益。努力追求功名却难以得到,只能勉励自己的心意。每日在纷纷扰扰中度过,不如停下来思考。谁能够在这宁静的夜晚,摒弃杂念,倾听那清晨嘹亮的鸡鸣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游九言:南宋末年的文人,字诚之,号竹斋,著有《竹斋诗集》等作品。
2. 幽悄:幽深寂静。
3. 梦回:梦醒。
4. 节物改:季节更替。
5. 冉冉:缓慢的样子。
6. 儿嬉:儿童的嬉戏。
7. 搔首:用手挠头,表示焦虑、困扰。
8. 成丝:比喻白发。
9. 炎寒扇洪鑪:意指炉火旺盛,炎热寒冷交替出现。
10. 橐籥:古代的风箱。
11. 日煎治:每日辛勤劳作。
12. 冥鸿:高空飞行的鸿鹄。
13. 蜗蝇:指微不足道的事物。
14. 昏卑:昏暗低下的境地。
15. 力致:努力追求。
16. 旦昼:早晨和白天。
17. 营营:忙碌的样子。
18. 澄夜气:使夜晚的空气变得清新。
19. 一息:一瞬间。
20. 端倪:征兆、迹象。
21. 五更:指凌晨一至五时。
22. 嘹嘹:形容声音高亢。
去完善
赏析
《夜色》是南宋诗人游九言创作的一首描绘心境的诗作。诗人以夜色为引,表达了内心深深的忧郁和无奈。
诗中首先描述了夜色中梦醒时分的心境,这种心境往往伴随着悲伤和忧虑。接着提到自然界的节气不断变化,而人的心情也在时光流逝中发生改变。然后描写儿童嬉戏的情景以及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炎寒扇洪鑪,橐籥日煎治”比喻社会犹如冶炼的火炉,而人则在其中忍受煎熬。此外,还讽刺了那些热衷于功名的小人和投机分子。诗人虽然身处于这样纷扰的世界,但仍保持着坚定的心志,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清净内心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整首诗用词精炼、情感深沉,展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色》这首诗出自明朝诗人游九言之手。诗云:“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这是描绘春夜美景的佳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正值明朝中晚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而在这时期,游九言则是一位追求文人雅趣的士人。他擅长诗词歌赋,尤其以田园山水诗闻名。他的诗篇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现象。
明朝中晚期,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市民文化逐渐兴起,诗歌创作领域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游九言开始关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致,将个人情感与民间风情相结合,创作了许多清新自然的田园山水诗。其中,《夜色》一诗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环境中诞生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