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永州唐德明竹园
渭川千亩空闻说,得似君家亦是难。
畦仆不知生凤实,野翁祇欲乞鱼竿。
忽惊残粉飘苍雪,最喜幽声胜远滩。
六月火云飞不尽,谁知此处独清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渭川千亩土地上,人们口口相传着美好的故事,但能够与你家乡媲美的地方实在罕见。那里的人们虽然朴拙却种植出珍贵的果实,而乡野中的老人,只是悠然自得地过着钓鱼的生活。有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残雪飘落,就像那飘落的残粉,让人感到宁静和惊喜。最令人欣喜的是那些来自幽深之处的声音,它们比远方的沙滩还要悠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六月的天空中乌云如火般翻滚,却无人能体会这独处的宁静与清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永州:即今湖南省永州市,地处湘南,位于潇、湘二水汇合处,自古被誉为“锦绣潇湘”之地。
2. 唐德明竹园:唐代著名园林,以竹子为主题,据说有各种各样的竹子,美不胜收。
3. 渭川:指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两岸地区,这里以竹林广布而著称。
4. 千亩:形容面积之大。
5. 空闻说:只是听说,实际上并没有亲眼见过。
6. 畦仆:种植蔬菜的农民。
7. 凤实:凤凰所食之实,也指珍贵的果实。
8. 野翁:年老的农民。
9. 乞鱼竿:表示希望过简单的生活。
10. 忽惊:突然惊讶。
11. 残粉:凋落的竹叶,这里比喻苍雪。
12. 幽声:竹子随风摇曳发出的声音。
13. 远滩:远离陆地的海滩,这里指遥远的地方。
14. 六月火云:夏日炎热的天空。
15. 清寒:清凉、寒冷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题永州唐德明竹园》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的一首描绘竹园景象的古诗。这首古诗通过对竹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弃。
首联“渭川千亩空闻说,得似君家亦是难”,借用了唐代杜甫的名句“渭川千亩在眼边,此地那得有龙泉”,意指即使有像渭川千亩那样的竹林,也远远比不上眼前的这个竹园。这里的竹子青翠欲滴,生机勃勃,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
颔联“畦仆不知生凤实,野翁祇欲乞鱼竿”,描述了园中劳动的人们并不知道竹子会结出凤凰果(一种珍贵的药材),而野外的老翁只想用竹竿钓鱼。这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淳朴的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忽惊残粉飘苍雪,最喜幽声胜远滩”,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忽然间,飘落的竹叶如同苍白的雪花,而竹林深处的幽静声音却胜过远方的海滩。这两句诗表现出了诗人对竹子美好形象的赞美。
尾联“六月火云飞不尽,谁知此处独清寒”,形容了夏天炽热的阳光无法穿透这片竹林,使得竹园显得格外清凉。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了竹园带来的清凉和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永州唐德明竹园》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徐照创作于公元1140年左右的作品。这段时间,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中原沦陷,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一隅。诗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心境显得尤为复杂。一方面,他怀念逝去的故土,渴望恢复国家疆土;另一方面,他又对眼前的宁静生活感到满足和欣慰。
在这个时期,徐照作为一位书生,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他不仅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还关心时事,关注民生。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怀。同时,他也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题永州唐德明竹园》这首诗中,徐照通过对永州唐德明竹园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他在这个特殊时期,希望通过隐居来逃避现实,寻求心灵慰藉的意愿。然而,他并未完全沉溺于此,而是时刻保持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