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汉上题韦氏庄

标题包含
汉上题韦氏庄
结茅同楚客,卜筑汉江边。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 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戎昱,字不详,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籍贯等具体信息均已失传,但据史书记载,他生活在唐玄宗至德宗年间(756-805),主要活动在长安一带。 戎昱擅长五言诗,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表现戍边将士的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搭建草房与楚地的客人一同生活,在汉江边选择地方安居。 夕阳西下时分,可以看到几只鸟儿归巢,深夜之时可以听到船上的击舷之声。 水纹逐渐延伸到岸边垂柳的枝头,山间的翠绿仿佛借用了厨房的炊烟一般。 和那些提着竹篮采桑的妇人开玩笑,问她们春天到来时,蚕儿要睡几次呢?
去完善
释义
1. 汉上:指汉水之滨。 2. 韦氏庄:韦姓人家的庄园。 3. 结茅:搭建简陋的房舍。 4. 楚客:原指屈原,后泛指在异乡漂泊的人。 5. 卜筑:择地建造房屋。 6. 归鸟:归巢的鸟儿。 7. 扣舷:敲击船舷,发出声音以招引同伴。 8. 水痕:水面波纹。 9. 借厨烟:借助厨房的炊烟使山色更加翠绿。 10. 调笑:戏谑调侃。 11. 提筐妇:指农村妇女。 12. 蚕几眠:蚕要睡几次。这里的“眠”指的是蚕蜕皮前后的休眠期。
去完善
赏析
《汉上题韦氏庄》戎昱这首五言诗描绘了汉江边一处简朴的田园风光。开篇描述诗人以楚客自居,结茅而居在汉江边,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日落时分,诗人观察到归鸟,夜深之时,听到扣舷之声,这里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界的静谧和谐。接着,作者用“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的诗句,细腻地描绘出江水的波纹映照着岸边的柳树,青山翠绿的景色借助厨房炊烟勾勒出的美好画卷。最后,“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这句诗句表现了农家生活的小景:提筐的农妇们愉快地交谈着,关心着春天的到来和蚕儿的睡眠情况。整首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意境优美,充分展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汉上题韦氏庄》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期,当时唐朝的盛世已经过去,安史之乱刚刚结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戎昱在这个时期以游历和交友为主,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和人民生活景象。 在这首诗中,戎昱描绘了韦氏庄的美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他在诗中写道:“田父林下客,无日不欢娱。”这句话表明了在战乱过后,人们重新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而诗中的“汉上题韦氏庄”则暗示了当时的门阀士族已经逐渐衰落,民间的力量开始崛起。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