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治中杨司直
岷蜀古多士,声名争颉颃。
近代推三苏,奋发眉之阳。
君侯亦眉人,源委故深长。
少日随游宦,中年擅词场。
笑谈掇高科,步武联周行。
蟠胸富筹策,振羽方翺翔。
一朝遽勇退,万里还故乡。
名邦赞佳政,海沂还复康。
无计留君行,临分徒自伤。
我亦归旧隠,后会殊渺茫。
小儿获同升,此好固难忘。
流俗久颓敝,枨也焉得刚。
期君懋远业,志气常坚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巴山蜀水自古英才辈出,声名显赫。
近世以降,最为称颂的三苏父子,出自眉州之地,雄踞文坛。
贤君贵胄,同样诞生于眉山,源远流长。
少年时随父游学四方,壮年时期便在文学领域独领风骚。
谈笑间取得科举功名,同行比肩。
胸中自有治世之策,振翅欲飞。
然而一日突然辞官回乡,千里迢迢回归故里。
在故乡治理得井井有条,民生安康。
无法劝留您的离去,离别时分心中只有伤感。
我也即将归隐田园,与您的重逢变得遥遥无期。
孩子能与您一同成长,这段时光必定刻骨铭心。
世俗之风日渐腐朽,谁又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勇气?
希望您能不断壮大伟业,意志坚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岷蜀:指四川地区。
2. 多士:很多贤能之士。
3. 颉颃:原指鸟上下飞翔,此处比喻文人之间互相竞争。
4. 三苏: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
5. 眉之阳:指眉山,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是三苏的故乡。
6. 君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此处指杨司直。
7. 源委:根源,来源。
8. 游宦:外出做官。
9. 擅词场:擅长文学创作。
10. 笑谈掇高科:轻松地取得高等科举考试的成绩。
11. 步武:步伐,此处表示紧随他人之后。
12. 周行:大路,此处表示在仕途上前进。
13. 蟠胸:满腹经纶。
14. 振羽:展翅高飞,此处比喻施展才华。
15. 勇退:急流勇退,主动辞官回乡。
16. 名邦:有名的城市,此处指杨司直任职的地方。
17. 海沂:即北海和沂河,泛指全国各个地方。
18. 康:安康,平安。
19. 无计留君行:没有办法挽留你离开。
20. 临分:临别之际。
21. 旧隠:原来的隐居之地。
22. 后会:以后相会。
23. 小儿:指袁燮的儿子。
24. 同升:一起进步。
25. 流俗:世俗风气。
26. 颓敝:败坏,衰败。
27. 枨:触动,激怒。
28. 焉得刚:怎么能坚定立场。
29. 懋:勉励,鼓励。
30. 远业:远大的事业。
31. 志气:意志和勇气。
去完善
赏析
《送治中杨司直》是宋朝诗人袁燮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友人杨司直的赞扬与期许,表达了对其才学、抱负和品德的高度肯定。
首联,诗人提到四川自古多出贤士,名声竞争激烈。颔联则以“三苏”为例,强调眉州人才辈出。颈联则转而赞美杨司直,其才华横溢、造诣高深,早年即随父兄宦游,中年又独步文坛,谈笑间便成为科场高手。可以说,杨司直在文学和政务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然而,杨司直却在盛年之时毅然辞官回乡。诗人对此表示赞赏,认为他有志于振兴家乡,使民众安居乐业。这让诗人在临别时分不禁感到悲伤,因为两人今后可能很难再相见。诗人同时表示自己也将回归田园生活,期待与杨司直的再次相聚。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寄望于杨司直能够努力弘扬优良家风,培养刚正不阿的品质,并勉励他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坚定信念,追求更远大的事业。这首诗通过描绘杨司直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对他品质与才能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