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尉黔中
盘山行几驿,水路复通巴。峡涨三川雪,园开四季花。
公庭飞白鸟,官俸请丹砂。知尉黔中后,高吟采物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蜿蜒曲折的山间行走了几站地,才通过水路抵达了巴州。峡谷中的水流携带着融化的白雪,而园林里则四季盛开繁花。办公之处偶尔可见白色的小鸟掠过,而日常所得的工资也足够用来购买朱砂这样的珍品。自从来到这个职位之后,就可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会有灵感创作优美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1. 盘山:这里指贵州省的盘县。
2. 行几驿:经过了几次驿站。
3. 水路复通巴:通过水路连接了四川和重庆一带。
4. 峡涨三川雪:三峡地区的河水上涨,有如三川的瑞雪。
5. 园开四季花:贵州地区气候宜人,花园中的鲜花四季常开。
6. 公庭飞白鸟:在官府的庭院里,可以看到飞翔的白鸟。
7. 官俸请丹砂:用公家的俸禄购买丹砂。
8. 知尉黔中后:知道他出任黔中郡的地方长官之后。
9. 高吟采物华:对当地的风光及物产进行采集并创作诗歌。
去完善
赏析
《送人尉黔中》是唐代诗人周繇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盘山行几驿,水路复通巴”描述了沿途的山水景色,表示友人在路途中的行进。颔联“峡涨三川雪,园开四季花”则描绘了黔中地区的美景,表达出黔中的地域特色。颈联“公庭飞白鸟,官俸请丹砂”表现了友人任职地区的美好景象,以及他在当地的生活状况。尾联“知尉黔中后,高吟采物华”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往黔中担任官职的祝福和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他将在此地继续探寻、体验大自然之美,并写出富有自然之美的诗篇。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以及对黔中景色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人尉黔中》这首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即公元9世纪。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政权更迭频繁,政治局面较为复杂。诗人周繇虽然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但他的人生经历却颇为坎坷。他曾一度因为官场斗争而遭受排挤,被贬谪到远离京城的边远地区。然而,也正是这段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感受到民间的疾苦,并逐渐形成了他深沉、凝练的诗风。
在周繇所处的历史时期,唐朝已经进入了晚期,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局势也日益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在送别朋友前往黔中任职时,心中既有对朋友的关切,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担心朋友在偏远地区会遭遇困境,同时也担忧国家边陲的安危。因此,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也透露出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送人尉黔中》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晚唐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变迁,以及诗人周繇在这个时期所经历的人生起伏。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情感基础,使得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