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甘露寺

标题包含
登甘露寺
盘江上几层,峭壁半垂藤。 殿锁南朝像,龛禅外国僧。 海涛摏砌槛,山雨洒窗灯。 日暮疎钟起,声声彻广陵。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盘江河上,有几层楼高的峭壁,上面缠绕着半垂的藤蔓。 寺庙中供奉着南朝的佛像,殿堂里住着来自国外的僧侣。 海风拍打着石阶,山雨洒在窗前的灯光上。 傍晚时分,稀疏的钟声响起,传遍了整个广陵。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盘江上:指长江流经安徽和江苏的一段,因江水曲折而得名。 2. 峭壁:陡峭的山崖。 3. 半垂藤:形容山间藤蔓垂下的景象。 4. 南朝像:这里指的是寺庙里的佛像,源于南朝时期。 5. 龛禅外国僧:龛,原指石窟,这里借指僧人修行的地方;禅,佛教用语,指静心修行。 6. 海涛:形容海浪拍打的声音。 7. 砌槛:台阶栏杆。 8. 疏钟:稀疏的钟声。 9. 广陵:古代扬州的别称。
去完善
赏析
《登甘露寺》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寺庙景象的古诗,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体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感悟。 第一联“盘江上几层,峭壁半垂藤”,写的是甘露寺周围的环境:蜿蜒曲折的江河上矗立着几层的楼阁,陡峭的山壁上垂挂着青藤。两句诗简洁明了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为后面的寺庙景象铺垫了基础。 第二联“殿锁南朝像,龛禅外国僧”,进一步描绘了甘露寺内部的景象:庄严的殿堂里供奉着南朝的佛像,静谧的佛龛前有一位外国僧人正在禅修。这里,诗人不仅展示了寺庙的庄严肃穆,还凸显了佛教文化的包容性和普世性。 第三联“海涛摏砌槛,山雨洒窗灯”,继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寺庙的联系:海浪拍打着寺庙的栏杆,山雨洒在窗户上的灯光。这两句诗把自然现象与寺庙建筑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激荡的氛围。 最后一联“日暮疎钟起,声声彻广陵”,描绘了寺庙晚景中的钟声:太阳即将落山,甘露寺的钟声响起,声音悠远,传遍了广陵城。这里,诗人以钟声收尾,既展现了寺庙的神秘气息,又暗示出佛教信仰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感化众生。 总之,整首诗通过对甘露寺及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而神秘的画卷,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深深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甘露寺》是唐代诗人周繇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甘露寺所见的景色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周繇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在朝廷的仕途中遇到了一些挫折,因此选择离开京城,来到江南地区游历,寻求心灵的慰藉。 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广泛,这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江南地区的风光秀丽,山水诗在此地颇受欢迎,这也为周繇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他的笔下,甘露寺的古老建筑、周围的山水风光以及寺中的僧人生活都显得格外生动。 在诗歌中,周繇通过对甘露寺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总的来说,《登甘露寺》这首诗歌反映了周繇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