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北轩
晓色宜闲望,山风远益清。
白云连晋阁,碧树尽芜城。
水静沙痕出,烟消野火平。
最堪佳此境,为我长诗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晨曦的光线让人感到舒适宜人,山间的清风则使人心旷神怡。
那片悠然的白云连接着远方的楼阁,而绿树丛生的城市则在视线中渐行渐远。
水流平静时能看见河床上的痕迹,袅袅炊烟渐渐消散,野外的烽火也平息下来。
此情此景实在是最能激发诗情的,让我为之动容,触动内心深处的灵感。
去完善
释义
1. 甘露寺:地名,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北固山后峰之巅。
2. 北轩:指甘露寺中的建筑或景观。
3. 晓色:早晨的天色。
4. 闲望:闲暇时眺望。
5. 山风:山间的风。
6. 远益清:越发显得清新宜人。
7. 白云:白色的云朵。
8. 连晋阁:连接着山西的楼阁,这里可能指的是甘露寺所在的北固山。
9. 碧树:绿色的树木。
10. 尽芜城:覆盖了整个荒芜的城市,这里的“芜城”可能是对古代镇江的称呼,意为荒凉的城镇。
11. 水静:水面平静。
12. 沙痕:沙滩上的痕迹,这里可能指的是潮水退去后留下的痕迹。
13. 烟消:烟雾消散。
14. 野火平:野外的大火平息下来。
15. 最堪:非常值得。
16. 佳此境:喜欢这样的景色。
17. 长诗情:激发长久的诗情画意。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甘露寺北轩的清晨景色和诗人对此景的喜爱。第一句“晓色宜闲望”意味着清晨的景色最适合悠闲地欣赏。第二句“山风远益清”暗示了山风的清新与宁静。接下来的三、四句描绘了白云缭绕中的楼阁,绿树环绕的城市,使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甘露寺周围的环境。第五句和第六句则通过平静的水面与消散的烟雾,进一步展现了这一带的宁静。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个环境的赞赏,并认为这个场景最能激发他的诗歌创作灵感。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甘露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的喜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甘露寺北轩》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甘露寺北轩所见的景色。此诗的创作时间处于唐朝末年,公元895年左右。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周繇以他独特的视角,通过描绘甘露寺北轩的景色,表达了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在人生际遇方面,周繇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雅士大多崇尚恬静淡泊的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周繇也不例外,他在生活中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心态,对于世事的纷扰持有一种冷静的态度。他的诗作中也体现了这种心境,如《甘露寺北轩》一诗中的“月冷露华滴”、“风定雁群稀”等诗句,都表现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
时代背景方面,晚唐时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然而在这个时期,诗歌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他们的诗歌作品或讽刺时事,或抒发感慨,或以华丽的词藻描绘自然之美,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繇作为晚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也深受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的熏陶,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心境,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