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鴈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才女从前演奏胡笳曲,每一弹奏就有十八个拍子。
胡人听到伤心泪满面,沾染边草;汉朝使者面对归乡的客人,忧伤到肠断。
古代的戍楼在烽火中显得苍老寒冷,而大荒原则被白雪覆盖得沉静肃穆。
先弹动商弦,再弹出角羽之音,如同秋天的落叶纷飞。
音乐大师董先生精通乐理,仿佛有神秘的力量,深山中的精灵也被吸引而来倾听。
无论是慢速还是快速的演奏,都像是他的手在说话,乐曲中有深情也有往复的旋律。
这音乐让山谷里的百鸟徘徊、相聚,天空中的浮云时暗时明。
仿佛能听到失群的雏雁在夜里嘶鸣,还有离家的胡儿思念母亲的哭声。
河流因这音乐变得平静,鸟儿也不再叫唤。
远在乌孙部落的家乡,逻娑沙漠中的哀怨都被音乐净化。
忽然间,音乐变得飘逸洒脱,好像是被长风带到树林的雨点,落在屋顶的瓦片上。
泉水涌出,穿过树枝飞溅而下,野鹿在厅堂下面悠闲地漫步。
长安城的宫殿连绵,东边是皇帝的居所,西边则是凤凰池和青琐门。
才子摆脱名利束缚,日夜盼望音乐大师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蔡女:指蔡文姬,三国时期著名才女,曾被迫入匈奴十二年,演奏胡笳十八拍。
2. 一弹一十有八拍:弹奏一遍就有十八个乐章。
3. 胡人落泪沾边草:形容曲声感人至深,连胡人都为之落泪。
4. 汉使断肠对归客:描述了在外的汉使听到这首曲子,怀念故乡的心情。
5. 古戍苍苍烽火寒:指古代边疆的烽火台。
6. 大荒沈沈飞雪白:描绘了大漠地区的寒冷景象。
7. 先拂商弦后角羽:弹琴时先弹高音部分,再弹低音部分。
8. 四郊秋叶惊摵摵:形容音乐感染力极强,使得四周的树叶都因颤抖而发出声音。
9. 董夫子:对董大(董庭兰)的尊称。
10. 通神明:形容董大的技艺出神入化。
11. 深山窃听来妖精:描写音乐连山中精灵都被吸引而来倾听。
12. 言迟更速皆应手:形容董大的演奏技巧高超,节奏快慢自如。
13. 将往复旋如有情:形容音乐富有情感。
14. 空山百鸟散还合:形容音乐的悠扬婉转如同山中鸟群此起彼伏。
15. 嘶酸雏鴈失群夜:比喻离群的悲伤。
16. 断绝胡儿恋母声:形容音乐的哀怨之情深深触动人心。
17. 乌孙部落家乡远:乌孙是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指遥远的异国他乡。
18. 逻娑沙尘哀怨生:传说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居住在逻娑城(今西藏拉萨),这里借以表达离别故乡的哀怨之情。
19. 幽音变调忽飘洒:形容音乐风格的变化。
20. 迸泉飒飒飞木末:形容乐音如同泉水般涌出,树木随风摇曳。
21. 长安城连东掖垣:长安,唐朝都城;东掖垣,宫廷东侧的门。
22. 凤凰池对青琐门:凤凰池,唐代禁苑池名,代表皇帝居所;青琐门,皇宫门窗上的装饰。
去完善
赏析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这是一首描述音乐魅力的诗,通过描绘胡笳的声音和演奏者高超的技艺,表达了对音乐的敬畏和喜爱。
开篇提及“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古代的音乐世界,强调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而后,“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则以生动的场景展示了音乐的情感穿透力。
接下来的“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描绘了烽火连绵、白雪纷飞的画面,既表达了音乐的古老气息,也体现了音乐中所蕴含的战争与和平的主题。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通过描绘弹奏的过程,展示了演奏者的技艺精湛。而“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则是对董子先生的赞誉,他似乎能够感动神灵,让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生动地刻画了音乐的节奏变化,表现了音乐中的情感起伏。“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则描绘了音乐所营造出的神秘氛围,如同空山的百鸟、万里的浮云,令人遐想。
随后的“嘶酸雏鴈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通过对失群的雏雁和思念母亲的胡儿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力量。最后,“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则以遥远的乌孙部落的家乡为背景,表达了对音乐中情感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以及对演奏者的敬佩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那时,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然而,李颀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后由仕宦而入游于京师,一度寓居颍阳东川别业,在此期间,他与许多文人墨客结交了深厚友谊。
在这首古诗中,李颀通过对音乐的描绘,表达了对好友董大的赞誉以及对弄房给事的寄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唐玄宗时期音乐文化的繁荣以及朝堂中官员间的微妙关系。从另一方面看,此诗也有对主人公命运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时代的敏锐洞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