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春晓
月光微,帘影晓。庭院深沉,宝鼎余香枭。浓睡不堪闻语鸟。情逐梨云,梦入青春杳。
海棠阴,杨柳杪。疏雨寒烟,似我愁多少。谁唱竹枝声缭绕。□□临风,自诉东风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儿柔光漫洒,晨曦微露,掩映着轻纱的窗影。庭园静谧,深处古鼎散发的香气依稀可闻。疲惫的沉睡中,依然被叽叽喳喳的鸟语惊醒,一片深情如梨花般洁白无暇,而梦境却已消失在春天的虚无之中。
海棠树荫下,柳树枝梢头。稀疏的雨丝伴着清冷的烟雾,如同我此刻的忧愁无边无尽。是谁在风中低唱那缠绵的曲子,倾诉东风已经吹拂,春天已在眼前。
去完善
释义
《苏幕遮·春晓》张玉娘
月光微:形容月色微弱。
帘影晓:形容早晨的帘影。
庭院深沉:描述庭院深邃的景象。
宝鼎余香枭:指香炉中残留的香火味。
浓睡不堪闻语鸟:指睡眠很沉,无法听到小鸟的叫声。
情逐梨云:形容情感如同春天的白云般飘渺不定。
梦入青春杳:表示进入梦幻般的青春时光。
海棠阴:指海棠花的树荫。
杨柳杪:杨柳树的末梢。
疏雨寒烟:指稀疏的雨点和寒冷的烟雾。
似我愁多少:指如同我一样的忧愁有多少。
谁唱竹枝声缭绕:谁在吟唱着竹枝词。
□□临风:此处缺失一个字。
自诉东风早:形容随风轻轻摇摆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苏幕遮·春晓》以月光、帘影、宝鼎余香等物象描绘了春光初现的清晨景象。词人巧妙地运用“浓睡不堪闻语鸟”和“情逐梨云,梦入青春杳”将自身的情感与春天苏醒的氛围相融合,形成一种亦真亦幻的效果。下阕通过描写“海棠阴,杨柳杪”“疏雨寒烟”的画面,展示出春天的别样风情,同时也寄托着词人的淡淡哀愁。最后,“谁唱竹枝声缭绕。□□临风,自诉东风早”则以听者的心态,表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以及时间的匆匆流逝。全词优美典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亦传达了词人在春日里的深切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幕遮·春晓》为南宋时期张玉娘所作。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金朝屡次南侵,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民生疾苦。此间,诗人身在浙江松阳的闺房,故乡沦陷的忧虑、战乱中的离乱感以及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的纠缠无时不刻不在心头萦绕。诗人渴望家国安宁,期望春天到来能恢复过去的和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