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插柳

标题包含
插柳
曾记来时割伏雌,相思头绪乱如丝。 自怜春尽腰肢瘦,更向庭前插柳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一夔,字时举,号古愚,明朝人,生卒年不详。他是明朝的一位著名学者,以博学多才、品行高洁而著称。 方一夔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经史子集都有深厚的造诣。他的学问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想当初一起剪垂柳时,相思之情如同千丝万缕难以理清。 可怜春天离去,我的腰身消瘦,却还要在院子里插柳枝条。
去完善
释义
1. 方一夔:南宋诗人,擅长写田园诗。 2. 割伏雌:割除杂草。“雌”指的是植物的雌株。 3. 相思:这里指对农作物的思念之情。 4. 头绪:此处喻指农事繁杂。 5. 乱如丝:形容思绪繁多复杂。 6. 自怜:自我怜惜或自我同情。 7. 春尽:春天结束的时候。 8. 腰肢:此处喻指农作物。 9. 插柳枝:将柳枝插入土壤,寓意生长希望。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插柳”为题,借物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别离和思念的情感。首句“曾记来时割伏雌”描绘了诗人曾经来到这里的情景,暗示着诗人的思绪回到了过去。接下来的“相思头绪乱如丝”则表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如同杂乱的丝线,难以理清。 接下来,诗人用“自怜春尽腰肢瘦”描述了自己因思念而消瘦的身形,体现了思念之情的沉重。最后一句“更向庭前插柳枝”则以在庭院前插柳枝这一行为作为象征,表示尽管离别让人痛苦,但生活仍要继续,希望还在前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插柳》是明朝诗人方一夔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这个时期正是明朝的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 诗人方一夔在这个时期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担任官员,后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在他的生活中,他热爱自然,关注民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元素,并将之融入诗歌创作。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插柳》便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插柳》这首诗中,方一夔以柳树为载体,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通过对柳树生长过程的描绘,诗人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同时,他也揭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命规律,引导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