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明虹收雨。
两桨能吴语。
人在江南荷叶浦。
采得苹花无数。
梦中舞燕栖鸾。
起来烟渚风湾。
一点愁眉天末,凭谁刬却春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彩虹映照下的雨滴纷纷落下,宁静如画;用两支桨划着小船,飘荡在苏州河水面上,倾听吴侬软语的回响。我们在江南的水乡,赏着荷花荡漾在水面之上。采摘了大片大片的苹果花,有无数个故事深藏其中。
我们好像还在梦境中观看飞翔的燕子、栖息的凤凰。醒来时只见烟雾弥漫的小洲和风起浪涌的港湾。此刻我的眉头紧皱,仿佛笼罩在天边的愁绪,期望有人能够帮我铲除心中的那些忧虑和困扰,就像拂去春天的山脉。
去完善
释义
1. 清平乐:词牌名。罗椅是词作者。
2. 虹:这里指雨后出现的彩虹。
3. 两桨:用双桨划船,形容船行驶的速度。
4. 吴语:此处指江浙一带的方言。
5. 江南:中国南方地区,具体范围因时不同。
6. 荷叶浦:泛指江南水乡的美景。
7. 采得:摘取到。
8. 苹花:莲花。
9. 舞燕:飞舞的燕子。
10. 栖鸾:栖息的鸾鸟,象征美好事物。
11. 烟渚风湾:烟雾缭绕的水中小洲和微风轻拂的河湾。
12. 天末:天边的意思。
13. 凭谁:依靠谁。
14. 刬却:铲除,削去的意思。
15. 春山:春天的山景,代指美好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情感,可以说是非常丰富和复杂。首先,“明虹收雨”描绘出一幅雨后天晴的美景,犹如彩虹般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接下来的“两桨能吴语”则通过描述江南水乡的特色——吴语,展现了诗人对于故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而“人在江南荷叶浦”和“采得苹花无数”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人们在水乡的荷叶浦上采集着无数的苹花,显得非常繁忙而又快乐。这一画面不仅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也反映了人们的勤劳精神。
在接下来的“梦中舞燕栖鸾”中,诗人以燕子和凤凰为象征,表达了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向往。然而,美好的梦想总是短暂的,现实中的困难依然存在。所以诗人又写道:“起来烟渚风湾。”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
最后,“一点愁眉天末,凭谁刬却春山”则是整首词的高潮部分。诗人用“愁眉”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和压力的不满。同时,他又提出了一个反问:“凭谁刬却春山?”即谁能帮助我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呢?这里,诗人既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又表现出对生活的期待与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平乐》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罗椅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作。此词大约创作于南宋中期,即公元1150年左右。这个时期,南宋政权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江南地区,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罗椅在这个时期的人生经历相对较为平静。他年轻时曾积极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放弃功名,回乡教书,培养了众多学子。他的诗歌和词作多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南宋中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北方的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江南地区的富裕生活使得许多文人对现实有所回避,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罗椅的《清平乐》正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热爱,但也反映了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无奈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