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婺州智者寺
宿雨虽乍晴,轻云犹出岫。
春深卉木繁,千岩衒芳秀。
谁云山迳幽,涓涓响寒溜。
时禽助好音,百啭引鸟脰。
老僧邀客留,蒲帘卷圭窦。
侧耳石鼎傍,蝇声辩汤候。
茶品颇自修,击拂振襟袖。
勤劬爇鑪香,挹试殆三嗅。
稍定与之言,飘然出尘垢。
坐久月华生,澄潭明列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虽然连夜的雨已经停止,天空仍然有些许轻云。春天的深处,花卉和树木都长得繁茂,山脉间弥漫着各种芬芳。在这深山之中,谁能够听得到那从山涧里流淌出来的涓涓细流呢?只听到时而传来山鸟们的鸣叫,这些声音是多么的美好,它们在引导着人们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山谷中的秘密。
老僧人邀请我留下,我们一起坐在蒲帘卷起的门廊边,他拿起汤瓶,细致地分辨着火候。他的茶艺非常精湛,茶道动作显得优美而有力度。他用心地加热着炉香,轻轻地呼吸了三次以感受香味。静下心来与他交谈,就像洗净尘埃那样轻松自在。坐在这里久了,月亮升起,银色的光芒洒在静谧的湖面,好像满天星辰都在湖水中闪耀。
去完善
释义
宿雨:连续几天下的雨。
轻云:天空中薄薄的云。
出岫:从山谷中升起。
卉木:花草树木。
千岩:众多的山崖。
衒:炫耀,展示。
山迳:山间小路。
寒溜:冷泉,瀑布。
时禽:应时的鸟类。
好音:悦耳的声音。
百啭:指众多鸟类的鸣叫声。
鸟脰:鸟的脖子。
老僧:年老的僧人。
蒲帘:用蒲草编成的帘子。
圭窦:佛堂的门。
侧耳:倾听。
石鼎:石制的炉子。
蝇声:形容声音细微。
汤候:火候。
茶品:茶叶的品质。
击拂:一种泡茶的手法。
襟袖:衣襟和衣袖。
勤劬:勤劳。
爇:燃烧。
挹试:舀取热水。
三嗅:多次闻香味。
尘垢:尘土和污垢。
月华:月光。
澄潭:清澈的水潭。
列宿:星座。
去完善
赏析
《留题婺州智者寺》是一首描绘了作者在婺州智者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智者寺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和静谧的氛围。
首联“宿雨虽乍晴,轻云犹出岫”,描述了雨后初晴的天气,天空中仍然弥漫着淡淡的云雾,为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
颔联“春深卉木繁,千岩衒芳秀”,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繁茂,展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颈联“谁云山迳幽,涓涓响寒溜”,描绘了山间的幽静小路和潺潺的小溪,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
尾联“勤劬爇炉香,挹试殆三嗅。稍定与之言,飘然出尘垢。”则描写了诗人在寺院与僧人交谈的过程,以及从这次交谈中得到的启示:短暂的休息和交流,让人忘却尘世烦恼,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院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艺术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题婺州智者寺》是北宋时期诗人慕容彦逢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70年,正值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局势动荡不安。慕容彦逢,字子美,原为南朝后蜀进士,后入北宋为官,历任御史、知县等职。
当时,婺州智者寺乃江南名刹,文人墨客多于此游历唱和。慕容彦逢因公事途经此地,有感于寺庙的庄严肃穆和僧侣的虔诚修行,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诗中以古松比喻坚韧不拔的精神,以经纶世事表达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反映出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