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吕六松
西风吹薄暝,万叶赋秋声。
高鹄云边少,孤蝉雨后清。
年光凄短思,世态重离情。
石壁沧洲阔,休寒白鹭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风轻拂薄暮降临,万千树叶诉说着秋天的声音。
高飞的鸿鹄在云边稀少,孤独的小蝉在雨后更显清晰。
感叹年华易逝令人悲伤,世态沧桑加重了离别的哀愁。
石壁般的岸边沧海茫茫,我在此地暂且休息,寒凉的夜晚和白鹭约定明天再见。
去完善
释义
1. 西风:指的是秋风。西风在古诗中常代表秋天。
2. 薄暝:指黄昏时分,天色昏暗。
3. 万叶:万片树叶,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
4. 高鹄:指高空飞翔的鹤。
5. 孤蝉:孤独的蝉,这里用来比喻孤独的人。
6. 凄短思:悲伤短暂的思绪。
7. 重离情:对离别情感的重视。
8. 石壁:指石壁山,位于浙江临海县。
9. 沧洲:水边的陆地,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10. 白鹭盟:古人认为白鹭是高尚、纯洁的象征,这里的“白鹭盟”指的是隐逸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寄怀”为题,抒发了作者对友情的怀念和珍视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秋天景象,如西风、落叶、高飞的大雁和孤独的蝉等,营造出一种萧瑟而清冷的氛围。这种氛围与诗中的情感相互呼应,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在离别时的伤感和思念。同时,诗人通过对“年光凄短思”和“世态重离情”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友情的期待和信念,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怀吕六松》是明朝诗人翁森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从诗中的内容和风格来看,我们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翁森中年时期创作的。在这个时期,翁森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翁森生活在明朝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对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朝中期,科举制度逐渐僵化,许多士人感到抱负难酬。同时,社会风气和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使许多文人对现实产生了不满和忧虑。
翁森本人也受到了这些时代背景的影响。他自幼勤奋学习,希望能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他在科场屡屡受挫,这使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和失望。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抒发自己情感的诗歌,其中包括这首《寄怀吕六松》。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