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遇九首 其六

标题包含
感遇九首 其六
冠盖何处客,凌云意气骄。 旦旦趋双阙,冲冲过渭桥。 金珂云外响,画烛月中烧。 缥缈行天路,升腾在玉霄。 如何区宇内,顿与人间遥。 长拂罗裳去,明光殿下朝。 一俯复一仰,荣多忧亦饶。 白发领边长,朱颜镜里凋。 岂知松桧下,幽人长寂寥。 万事淡无虑,恣卧时长谣。 浩荡天地间,孰问牺黄尧。 临风一清啸,胡为王子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帽子和伞在哪里,客人骄傲地抬起头。 天天走向皇宫,快速走过渭水上的桥。 远处的敲击声像是金珂在响,画烛在月光中燃烧。 在空中行走在天路上,在玉霄上飞翔。 如何在世界上找到这样的一片地方,让人感受到距离人间的遥远。 长久地离开华丽的衣服,在明亮的宫殿前朝见。 不断地起伏,荣誉增多而忧虑也不少。 头发在衣领旁变白,镜子里的容颜逐渐凋零。 哪里知道松树和柏树下的隐士,过着长久寂寞的生活。 所有的事都变得淡泊无扰,任性的躺下唱着长长的歌谣。 在这个广大的世界里,谁在乎谁是皇帝呢。 迎风一清啸,就像是那位王子乔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冠盖:指代官僚贵族。 2.双阙:皇宫大门前的两座望楼。 3.冲冲:匆忙的样子。 4.渭桥:古时候横跨渭水的桥梁。 5.金珂:金属制成的马铃。 6.画烛:有彩绘装饰的蜡烛。 7.缥缈:隐约、虚幻的景象。 8.玉霄:天界、仙境。 9.区宇:尘世、人间。 10.长拂:挥动、甩开。 11.罗裳:丝绸做的衣服。 12.明光:汉代宫殿名。 13.荣多:荣誉、地位高。 14.忧亦饶:烦恼也多了。 15.领边:衣领。 16.朱颜:红润的脸色。 17.松桧:松树和桧树。 18.幽人:隐士、高雅的人。 19.恣卧:随心所欲地躺着。 20.长谣:唱出长长的歌谣。 21.浩荡:广大的样子。 22.孰问:询问谁。 23.牺黄尧:指舜帝时期的贤能之臣。 24.啸:撮口作声。 25.胡为:为什么是。 26.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去完善
赏析
《感遇九首 其六》是释契嵩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京城里的荣华富贵与权势地位,以及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同时,诗人以对比的手法揭示了那些看似荣耀的人们的内心苦闷,从而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超脱和宁静才是生活真正的价值所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遇九首 其六》是唐代著名诗人释契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段时间里,唐朝正处于盛世向衰世的转变阶段,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边疆战事频发,政治腐败严重。 释契嵩作为一位僧人,他在这一时期关注社会现实,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在《感遇九首 其六》这首诗中,他以竹子为象征,表达了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世俗的清醒认识。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释契嵩作为一位僧侣文人,他既要面对社会的动荡不安,又要坚守自己的信仰。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竹子这一意象的描绘,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表达出对现实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