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承天元老
清散年来事益闲,不论林下与人间。
禅心至了非喧静,默客何妨更往还。
奇石清轩增胜趣,流泉碧座照衰颜。
支形脱略时机甚,应笑归来别买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近年来的生活越来越轻松,我既不问津世俗的生活也不羡慕隐居于山林的人。心灵到达了宁静的境地并非因外界的喧嚣与否,对于友人之间的交往也应该坦然面对。在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居所中可以增添生活的趣味,清澈的溪流和绿树掩映的座椅更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抛开了一些繁杂的事物,选择了这种适意的生活,我也应该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快乐,不用再去考虑归隐山林的问题。
去完善
释义
1. 清散:指生活宁静,无拘无束。
2. 契嵩:宋朝时期著名文人,曾作《寄承天元老》一诗。
3. 林下:指山林隐居之地。
4. 禅心至了:指参禅之心达到极致。
5. 默客:指静默寡言之人。
6. 奇石清轩:指形状奇特的石头和清静的亭子。
7. 流泉碧座:指流动的泉水和绿色的座位。
8. 衰颜:指年老体衰的面容。
9. 支形脱略:指不拘泥于形式。
10. 应笑归来:指应该笑着回来。
去完善
赏析
《寄承天元老》是一首描绘作者与友人日常生活的诗。诗人以寄承天元老的身份,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诗歌以清散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山林间的悠闲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禅意的理解。
首联“清散年来事益闲,不论林下与人间”,诗人以“清散”来形容自己的生活方式,表明他在这一年中过得非常轻松自在。这里的“林下”和“人间”分别指代的是隐逸生活和世俗生活,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颔联“禅心至了非喧静,默客何妨更往还”,诗人认为真正的禅意并不在于环境的喧闹或宁静,而在于内心是否达到一种超越的状态。同时,他也鼓励朋友们不拘泥于形式,随时来去,增进彼此的友谊。
颈联“奇石清轩增胜趣,流泉碧座照衰颜”,描绘了诗人生活环境的美好景致。奇石林立的庭院、清澈的小溪以及绿树成荫的座位,都为他增添了许多乐趣,也让他倍感温馨。
尾联“支形脱略时机甚,应笑归来别买山”,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他认为没有必要过分拘泥于外在的形式,应该洒脱地面对生活。这既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的期许,也是对友人的劝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承天元老》是宋代高僧释契嵩所创作的七言律诗,具体时间无法确定,但根据诗的内容推测大致是在宋真宗至宋仁宗时期(998-1063年)。
释契嵩作为一位高僧,在当时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歌作品既有对佛教教义的宣扬,也有对个人人生经历的感慨。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承天元老的思念之情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在宋真宗至宋仁宗时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的佛教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禅宗和净土宗,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释契嵩作为一位禅宗高僧,他的诗歌作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