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和
沈侯才隽冠儒林,诗语惊人金玉音。
学海平生惭我浅,词源今日羡君深。
强睎老格须张胆,喜听清言更洗心。
赓唱苟能容累句,漫陪梁甫续高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韵:指依次用原诗的韵字做韵脚。
2. 释契嵩:宋朝僧人、诗人。
3. 沈侯:此处指沈约(441-513年),南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4. 才隽:才华出众。
5. 冠儒林:在儒者中居首位。
6. 金玉音:形容诗作优美高雅。
7. 学海:指学识渊博。
8. 词源:指创作诗歌的能力。
9. 强睎老格:努力向古人学习。
10. 张胆:放开胆子,勇往直前。
11. 清言:对事物的明晰见解。
12. 洗心:净化心灵。
13. 赓唱:接着前人的诗句唱和。
14. 累句:堆砌词藻的诗句。
15. 漫陪:陪伴着。
16. 梁甫:即《梁甫吟》,古代弦歌诗篇名。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次韵奉和》是释契嵩赞美诗人沈侯的一首五言诗。首联以“才隽”、“诗语惊人”表现沈侯在文学上的才华横溢和高超技艺;颔联通过作者的自我评价和对沈侯的赞誉,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作者对沈侯才华的敬佩之情;颈联描绘了作者与沈侯相互唱和的场景,表达了彼此间倾听与交流的喜悦;尾联以“漫陪梁甫续高吟”结尾,既是对沈侯诗歌的肯定,也展示了作者自身对诗歌的热爱。整首诗韵律和谐,用词优美,充分展现了释契嵩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高超技巧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奉和》是宋代高僧释契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北宋中期(约公元980-1050年)。在这时期,中国禅宗文化盛行,佛教僧侣们以诗歌表达禅意,同时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
释契嵩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禅师,他游历四方,接触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对民生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他的诗歌作品富有哲理,充满了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怀。
这个时期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经济、社会矛盾仍较突出。农民负担沉重,土地兼并严重,流民问题频发。释契嵩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期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