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客还北阙道中作

标题包含
送客还北阙道中作
北郭送阳子,日斜归旧居。 路泥侵晓润,晦月逼春余。 桑柘雨中绿,人烟关外疎。 依然见风俗,归兴混樵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北边城郭送走阳光的儿子,太阳西斜时返回故乡。路上泥泞侵湿了拂晓的润泽,昏暗的月亮逼近春天的尾声。雨中的桑树和柘树绿意盎然,人和烟雾在关外显得稀疏。依然是那淳朴的风俗,回乡的情致混杂着打柴和捕鱼的人。
去完善
释义
1. 北郭:指城郭的北面,即城北。 2. 阳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送别的客人。 3. 日斜:太阳偏西,指傍晚时分。 4. 归旧居:回到原来的住处。 5. 路泥:路上的泥泞。 6. 侵晓:临近拂晓之时。 7. 晦月:农历每月三十日的月光。 8. 春余:春天的尾声。 9. 桑柘:桑树和柘树,这里是泛指树木。 10. 雨中绿:在春雨中的绿色景象。 11. 人烟:人家炊烟,指居住的人家。 12. 关外:城关以外的地方。 13. 疎:同“疏”,稀疏的意思。 14. 依然:依旧,仍然。 15. 见风俗:看到当地的风俗习惯。 16. 归兴:回乡的愿望。 17. 混樵渔:与打柴、捕鱼的人相混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契嵩创作的《送客还北阙道中作》,描绘了诗人在北郭为友人阳子送行的场景。在日斜时分,诗人目送阳子离去,回到他的旧居。沿途泥泞的路面浸润着清晨的雨露,月色朦胧,春天即将逝去。诗人观察到了雨中绿意盎然的桑柘,以及关外稀疏的人烟。这样的景象令他感受到当地的风俗民情,也勾起了自己归隐田园、与樵夫渔民为伴的思绪。整首诗以情景交融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客还北阙道中作》是北宋时期诗僧释契嵩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059年前后,当时释契嵩正在杭州灵隐寺修行。 在北宋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6年),契嵩曾以诗名显世。但因时局动荡,他离开北方家乡南渡江南,寓居浙江钱塘,乞食于苏州、湖州一带。期间曾多次回京应举未成,这使他渐悟宦途之险恶,飘泊江湖更为合适。1059年,他来到杭州灵隐寺开始了出家人的生活。 释契嵩生活在宋朝历史上著名的“积贫积弱”的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军事上处于弱势地位,边患不断,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这一时期的文人多选择遁入空门,寻求内心的宁静。而释契嵩则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描绘出了佛教教义中对于人生的哲理思考以及他自身的离群索静的心境。 《送客还北阙道中作》这首诗正体现了释契嵩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生体悟。他在诗中以充满禅意的语言表达了与朋友告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远离世俗纷扰的决心。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