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公济冲晦宿灵隐夜晴
不睡还烹北苑茶,寒灯落尽适未花。
夜深雨过山形出,天静云空月色佳。
且喜僧窗晴似昼,莫论人世事如麻。
况陪支许皆能赋,岂厌留诗在碧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继续煮着北苑茶没有睡觉,寒冷的灯火快要燃尽,而我的心思还在那尚未开放的花朵上。
夜已深沉,山形在雨中浮现出来;天空安静下来,云朵散去,月光显得格外美好。
我庆幸的是这晴朗的僧人窗户让我觉得像白天一样明亮,我不去议论人世间的事务繁杂如同乱麻。
更何况陪伴着我的人是都能吟咏作诗的才子佳人,又怎么会厌恶把诗留在碧纱橱中呢?
去完善
释义
1. 北苑茶:指北苑所产的名茶。北苑,位于福建建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茶叶产区。这里代指一种名贵的茶叶。
2. 适未花:谓尚未盛开的花。适,恰好;未花,尚未开花。
3. 山形出:指雨过天晴后,山形显露出来。
4. 人世事如麻:形容人世间的事情纷繁复杂,如同乱麻一般难以理清。
5. 支许:支道林和许询的并称,均为东晋著名文人。这里借指作者的好友。
6. 碧纱:即碧纱窗,古人常在其上题诗。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同游灵隐寺时夜晴的情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让“寒灯”和“夜深雨过”成为描绘夜晴的主体,通过对比强烈的光线和天气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而在描写夜晴景色时,“天静云空月色佳”则用了一个极其细腻、优美的词句,将静谧的夜空和明亮的月色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同公济冲晦宿灵隐夜晴》,是宋代诗人释契嵩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宋朝中期,具体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和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佛教、道教等宗教繁荣,形成了独特的宋韵文化。
释契嵩(?-1054),字仲灵,自号潜子,俗姓李,生于浙江鄞县。他少年出家,为禅宗沙门,游历四方,参访名山古刹,以佛学造诣深厚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作品多以佛理禅意为题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这个创作背景下,释契嵩因云游四海,结识了当时的文人墨客,共同探讨佛学哲理,诗艺切磋。他与公济冲晦一同宿灵隐寺,在晴朗的夜晚,感悟自然之美,写下这首富有哲理的诗歌。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快乐,更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以及对于宇宙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