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慈山书昼上人壁
谷里侵云寺,寻幽到深处。
春过寒花开,人来啼鸟去。
岂期草庵客,日暮此相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谷中云雾环绕的寺庙,追寻清幽找到最深处。
春天的脚步穿越寒冷的花朵盛开,人的到来惊走了鸣叫的小鸟。
没想到在简陋的茅屋中遇到的客人,竟然在这日暮时分得以相遇。
去完善
释义
《游大慈山书昼上人壁》这首诗中涉及到的词句注释如下:
1. 大慈山: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2. 书昼上人:指诗人昼上人,是诗人的字,也是一种尊称。
3. 谷里侵云寺:描述寺庙隐藏在山谷之中,仿佛与云彩相接。“侵云”表示接近或触摸天空的云层。
4. 春过寒花开:指春天来临,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花朵开始绽放。“寒花”一般指的是菊花。
5. 岂期草庵客:指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诗人昼上人。“岂期”表示没想到。“草庵”是昼上人的住所,这里借指昼上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慈山的幽深景色和诗人在此偶遇昼上人的情景。首句“谷里侵云寺”描述了山谷中的寺庙高耸入云,突出了大慈山的深邃;“寻幽到深处”表达了诗人追寻幽静之处的心情,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春过寒花开,人来啼鸟去”用春天盛开的花朵和离去的鸟儿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息变化,同时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欣赏与敬畏。
最后两句“岂期草庵客,日暮此相遇”则是对此次邂逅昼上人的意外和惊喜的描述,突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诗人与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全诗以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出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大慈山书昼上人壁》是宋代高僧释契嵩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不详。诗人在游览大慈山时,在昼上人的墙壁上题诗留念。诗人以山水为题材,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在这个时期,释契嵩是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他在佛教界有着很高的声望。他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在各地云游参学,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北宋时期,禅宗文化盛行,寺院成为了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探讨佛学、交流心得,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对自然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常常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因此,释契嵩的这首《游大慈山书昼上人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