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章表民秘书
一日夫子来山陲,来言去别将何之。清尘旧尉亦皆至,鲜车轻佩光陆离。入门顾我颜色好,林下把袂相追随。笑傲恣肆意气豪,举首不觉白日攲。拂榻乃留岩宇宿,纸衾蒲席诚可嗤。不计丰约但适美,唯唯无语相拒违。是时春和二月半,永夜耿耿轻寒微。高谈交发雅兴合,如瓶注泉争淋漓。须臾促席命言志,直吐胸臆撝淳词。人心不同有如面,平生各自有所为。表民卒然趋席端,曰吾有志人不知。末俗浅近乌足语,含哺未吐长嗟咨。少从先生学经典,不探枝叶穷根基。帝王之道断可识,殷盘周诰无复疑。古今事业贵适用,文意述作须有规。岂类童稚空琢刻,画饼不能疗朝饥。十五孜孜事文字,磨砻笔砚精神罢。长篇大轴浩无数,慷慨但欲扶政治。前年补吏来浙右,局务冗俗不可窥。倾怀欲效王霸略,骐骥捕鼠非宜宜。钱唐大府多达官,品秩相较我最卑。孟轲独负浩然气,谁能敛袂长低眉。丈夫所重以道进,青云万里须自驰。咄嗟顾我胡为者,甘以门荫为身资。遂为谢病远引去,遽与簪组相差池。胶西董生苟可慕,下帷克苦穷书诗。閒居落莫多感激,所感时政生瑕玼。贱臣抱节私自效,作书万字投丹墀。天阍深岩在西北,引领一望云𩅰𩅰。德音毕竟不下报,漫陈肝胆空涕洟。嗟嗟吾生时命谬,不遇当时甘佚遗。龙蛇之蛰尺蠖屈,万物不时须自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天,老师来到了山区,临别之际告诉我们他将去往何处。他向我们要好礼物,清新的马车和华美的服饰,显得光鲜亮丽。进门后看到我气色很好,于是在树下相拥而舞。我们谈笑自如,意气风发,抬头仰望天空,不知不觉太阳已偏西。于是我们在山洞里搭了床铺过夜,那简陋的环境实在让人啼笑皆非。我们不计较生活的好坏,只在乎是否舒适美丽,所以没有拒绝老师的邀请。那时已是春天的2月,夜晚虽有丝丝凉意,却并不寒冷。我们一起聊得非常开心,就像水壶中的水欢快地涌出。很快,我们围着桌子谈论志向,言辞坦诚率真。每个人的内心都不同,就像他们的面貌一样,都有自己的追求。突然有个名叫表民的人来到我们面前,说他的心愿还未被人知晓。他认为如今的风俗浅薄,不值得一谈,人们的嘴巴里还含着食物,却没有发出一声感叹。他从小就跟着老师学习经典,深入研究了学问的根源,对于帝王之道,他深信不疑。他认为从古至今,一切事业的真谛在于实用性,文学作品也应该有一定的规矩。他不喜欢那些空洞无用的雕琢,认为它们无法解决真正的社会问题。15岁时,他就非常努力地钻研文学,耗尽了精力。他写了许多长篇大论的文章,为了正义和公平而奋斗。前几年他被任命为官员,负责处理繁琐的事务。他一直希望能够在政务中发挥自己的才智,但是却被任命为一名小小的官员。他认为孟子那样一身正气的人才能够令人敬畏,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轻易模仿的。真正有抱负的人会注重道德修养,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前行。至于那些毫无意义的闲言碎语,他宁愿选择沉默。在钱塘任职的时候,有很多官员在那里,但他觉得自己职位最低。他认为孟子那样的气概,无人能够模仿。一个有抱负的人应该注重德行,自信地走向成功。他现在觉得自己过于依赖家族的恩泽,决定放弃现在的工作,去寻找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他希望成为像董生那样的人物,虽然生活简朴,但是却能够写出优秀的诗歌。他在闲暇时间,经常会感慨时事,写出很多有见地的文章。他希望能够把这些文章送到皇帝那里,表达自己的忠诚。他认为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眼前的名利,而在于永恒的追求。他的家乡在南国,风景优美,那里有一条小溪和一座大山,名叫武夷山。那里的泉水甘甜,土壤肥沃,适合耕种。他和感之听了表民的话,感到非常震惊,觉得他的想法深远,值得敬仰。他们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他的才智和能力是无法估量的。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去完善
释义
答案生成失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释契嵩(1007-1072)赠予友人章表民的一首送别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对于朋友章表民的敬重、理解和支持之情,并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积极为国效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一日夫子来山陲,来言去别将何之”,描绘了诗人和章表民在山林深处的相聚,以及即将分别的场景。这里以“夫子”称呼章表民,表达了对他的尊重。诗人用问句的形式提出问题,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颔联“清尘旧尉亦皆至,鲜车轻佩光陆离”,描述了此次聚会的热闹场景。这里的“清尘旧尉”指的是过往的朋友们,他们纷纷来到诗人所在的地方,显得热闹非凡。而“鲜车轻佩光陆离”则描绘了这些朋友的衣着光鲜,神采飞扬。
颈联“入门顾我颜色好,林下把袂相追随”,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和章表民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在林下握手相随,畅谈心事,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隔阂。
接下来的两联“笑傲恣肆意气豪,举首不觉白日攲”,“拂榻乃留岩宇宿,纸衾蒲席诚可嗤”,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与章表民相聚时的欢乐气氛。他们谈笑风生,豪情满怀,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在这两句中,诗人还展示了他们的简朴生活,以此凸显他们对世俗功利的超脱。
紧接着的六联“不计丰约但适美,唯唯无语相拒违。是时春和二月半,永夜耿耿轻寒微。高谈交发雅兴合,如瓶注泉争淋漓。须臾促席命言志,直吐胸臆撝淳词”,是诗人的情感高潮部分。在这里,诗人表达了他们对物质享受的无所谓,以及对高雅志趣的追求。他们还热烈地谈论着各自的理想抱负,这种情景如同泉涌般自然流畅。
随后四联“人心不同有如面,平生各自有所为。表民卒然趋席端,曰吾有志人不知。末俗浅近乌足语,含哺未吐长嗟咨。少从先生学经典,不探枝叶穷根基”,讲述了章表民向诗人袒露自己的心志。他认为自己一直致力于探索经典的精神内涵,而非仅仅关注表面现象。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的世俗风气浅薄庸俗,无法理解他的志向。
在接下来的三联“帝王之道断可识,殷盘周诰无复疑。古今事业贵适用,文意述作须有规”,章表民阐述了他的学术观点。他认为古代圣贤的教诲,尤其是关于帝王之道的论述,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真理。他还强调文学作品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矛盾,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华美。
尾联“嗟嗟吾生时命谬,不遇当时甘佚遗。龙蛇之蛰尺蠖屈,万物不时须自怡。我家田园在南国,亦有溪山名武夷。泉甘壤黑堪稼穑,归与老农事镃基”,是全诗的结尾部分。在这里,诗人再次表达了对章表民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愿望。他期待有一天,章表民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自己则向往回归田园生活,过上简朴而充实的日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章表民秘书》是宋代诗人释契嵩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40年至1050年间,即北宋仁宗时期。这个时期,宋朝的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
在这个时间段内,释契嵩作为一位禅宗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伤感,同时也体现了禅宗哲学中的禅定和智慧。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文人墨客交往甚密,为当时的文坛增添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北宋仁宗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佛教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繁荣后,逐渐受到儒家文化的压制,僧人的地位也有所下降。尽管如此,释契嵩仍坚守禅宗信仰,以诗歌表达自己对佛法的领悟和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