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九首 其五
苍茫天地间,流光一何遽。
曾闻太古人,未见曦轮驻。
才沈崦嵫云,还上浮桑树。
山色愁里暝,天形梦中曙。
安知穆天子,龙马神为御。
万里速乘风,又向瑶台去。
超遥侣神仙,此理当何故。
不向尧年长,永使人间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时间流逝得多么快啊。
曾经听说过远古的人,却未曾见过太阳停止不动的时刻。
它刚刚沉入崦嵫山的云彩,接着又从浮桑树上浮现出来。
山脉在忧愁中变得昏暗,而天空却在梦境中渐渐破晓。
哪里知道穆王天子,驾驭着神异的马车,快速地飞驰在万里之外。
转眼间又向着仙境的瑶台而去。
那里的神仙遥远而又神秘,这个道理又怎么理解呢?
他们并不向往长寿的盛世,只愿让凡人的生活得以长久延续。
去完善
释义
1. 苍茫:指迷茫的景色,形容天空或海洋等没有边际的样子。
2. 流光:光阴;时光。这里可以理解为时间。
3. 太古:遥远的古代。
4. 曦轮:亦作“羲轮”。太阳。相传羲和驭六龙载日升天,故名。
5. 崦嵫:山名。在甘肃省。神话中认为此山是日落的地方。
6. 浮桑:传说中太阳所停憩的大桑树。
7. 愁里暝:在忧愁中看到昏暗的景象。
8. 天形:天上的景物。
9. 曙:破晓;天刚亮。
10. 安知:怎能知道。
11. 穆天子:周穆王。
12. 龙马:传说中的一种善奔的马。
13. 神为御:以精神驾驭。
14.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5. 超遥:远隔。
16. 侣神仙:与神仙为伴。
17. 当何故:是什么原因。
18. 不向尧年长:这里指不愿长生不老。尧年,比喻太平盛世。
19. 永使人间住:永远居住在人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感慨时光流逝和追寻生命意义为主题。开篇诗人即以苍茫的天地、迅速流逝的光阴烘托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间无情之感。诗人提到传说中的太古人未能见太阳停留,这暗示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面对自然规律时的无奈与无力。随后两句通过对“崦嵫云”和“浮桑树”的描绘展现了对生命和宇宙轮回的思考。接下来的“山色愁里暝,天形梦中曙”更赋予诗歌一种浓郁的忧伤色彩。接下来诗人又以穆天子、龙马等形象引出了关于神话传说的思考,展现出古人的想象力和对超越现实的向往。最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态度:他不期待长寿,而是希望自己的精神可以永远留在人间。整体来看,本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生命的哲思以及对历史、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遇九首 其五》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释契嵩创作的组诗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这一时期,唐朝社会繁荣,政治稳定,文化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释契嵩的生活和创作过程中,他曾受到过多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作为一位佛教僧人,他深研佛学经典,对禅宗有着独特的见解。同时,他也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世俗事务。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社会、自然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各种文学形式竞相发展。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许多诗人纷纷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对国家、社会、人生的看法。释契嵩的《感遇九首 其五》正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它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