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书怀
朔风适变寒,晓日将含煦。
南国殊未还,东山岁云暮。
浮生奄忽往,芳颜安得驻。
寄谢人世间,纷华尤可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风适时转寒,晨曦的阳光逐渐温暖。南国的风光还未归去,东山的季节已是岁末。人生瞬息万变,美丽的容颜如何能常驻。向世间的人们传达感谢,繁华与纷扰仍需领悟。
去完善
释义
《岁暮书怀》注释如下:
1. 朔风:北风,指寒冷的风。
2. 适变:恰好变化。
3. 晓日:早晨的太阳。
4. 含煦:带着温暖。
5. 南国:指南方地区。
6. 殊未还:还没有回来。
7. 东山:东边的山丘,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地点。
8. 岁云暮:一年将尽的时候。云,语气助词,无实义。
9. 浮生:短暂的人生。
10. 奄忽往:忽然间就过去了。奄忽,迅速的样子。
11. 芳颜:美好的容颜。
12. 安得:怎能得到。
13. 寄谢:寄托感慨。
14. 纷华:繁华的景象。
15. 尤可悟:尤其可以领悟。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古诗是诗人契嵩在岁末之际抒发感慨之作。首联描绘了季节交替的景色变化,北风带来了寒冷,而清晨的阳光则渐渐温暖起来。诗人以景寓情,暗示了人生亦如季节更替,有顺境也有逆境,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和面对。
颔联中的“南国殊未还”与“东山岁云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间的感叹。诗人身处异乡,遥望南方故土,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感叹岁月匆匆,一年又将结束。这一联通过对比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感,使诗意更加丰富。
颈联写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感慨生命如同花开花落,转瞬即逝,无法留住美好的容颜。这种对生命的思考,使得诗的意境变得深沉。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对生活的领悟。诗人认为,人生中的繁华与虚荣都是暂时的,唯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整首诗在表达诗人复杂心绪的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暮书怀》是宋代诗人释契嵩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首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宋代,具体年份虽然无法确定,但从诗中的内容和情感来看,它可能是在释契嵩晚年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宋朝正处于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交织的特殊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释契嵩,字茂洪,俗姓李,号潜子,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他自幼出家为僧,后来成为一代名僧,游学四方,与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交往甚密。然而,他的后半生却遭受了诸多磨难,如被诬陷、流放等,这些经历使他深刻地体验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多舛。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诗歌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喜欢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释契嵩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僧人,他的诗歌创作也受到了这种时代氛围的影响。同时,宋代的社会政治环境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