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连得公济出山道中见示二篇鄙思枯涸奉和不暇且乞罢唱

标题包含
连得公济出山道中见示二篇鄙思枯涸奉和不暇且乞罢唱
诗篇留落野人窗,又得虞卿璧一双。 怪似蛟龙出古水,清如日月浸秋江。 赓吟何止夸山泽,变雅终须系国邦。 为报诗家骁将道,雪阑休唱已心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歌作品在乡村简陋的房屋窗户旁流传,又得到了像虞允文这样的杰出人物的一对玉璧。 这就像传说中的蛟龙从古老的泉水中跃出,清澈如日月照耀着秋天的江水。 不停地朗诵这些诗篇,不仅仅是为了夸耀山川之美,最终还是要联系国家的命运。 我要告诉那些杰出的诗人:尽管雪已经停了,但他们仍然要放弃继续歌唱,因为心情已经平息。
去完善
释义
1. 连得:指接连得到。 2. 公济:人名,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朋友。 3. 见示二篇:指展示给我看两首诗。 4. 鄙思枯涸:对自己的思想感到枯竭,无以为继。 5. 奉和:指唱和他人的诗歌,以表达自己对他的敬意。 6. 且乞罢唱:指请求停止歌唱。 7. 诗篇留落野人窗:诗句留落在山野村民的窗前。 8. 又得虞卿璧一双:虞卿是指战国时期赵国的上卿虞卿,这里借指作者的朋友;璧一双指两首诗。 9. 怪似蛟龙出古水:形容诗句有力量,像蛟龙从古老的河中跃出。 10. 清如日月浸秋江:比喻诗的清澈如同日月照耀在秋天的江河上。 11. 赓吟:继续吟咏别人的诗。 12. 何止夸山泽:指不仅在山野中赞美。 13. 变雅终须系国邦:变雅是指对诗经中的风雅题材的变革与创新,这里表示诗人关注国家大事的责任。 14. 为报诗家骁将道:告诉那些擅长写诗的人。 15. 雪阑休唱已心降:雪阑,冬天的尾声;心降,心情低落。意思是冬天即将结束,不必再低声歌唱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连得公济出山道中见示二篇鄙思枯涸奉和不暇且乞罢唱》,作者释契嵩。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自然界中的景象与诗歌艺术相结合,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首联“诗篇留落野人窗,又得虞卿璧一双”,诗人用“诗篇”比喻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自己诗歌的珍视。同时,诗人提到“又得虞卿璧一双”,暗示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才华得到了认可。 颔联“怪似蛟龙出古水,清如日月浸秋江”,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诗歌比喻为“蛟龙出古水”,形象地展示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将诗歌比喻为“清如日月浸秋江”,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颈联“赓吟何止夸山泽,变雅终须系国邦”,诗人通过“赓吟”一词,强调了诗歌创作的艰辛,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决心。而“变雅终须系国邦”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诗歌来关注国家命运、反映社会现实的愿望。 尾联“为报诗家骁将道,雪阑休唱已心降”,诗人以此向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期望。这里的“雪阑休唱已心降”,意味着诗人希望在创作道路上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更高的艺术成就。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诗歌创作的赞美,展现了诗人释契嵩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连得公济出山道中见示二篇鄙思枯涸奉和不暇且乞罢唱》是北宋时期的诗人释契嵩(1007-1072)所作。在公元1050年左右,释契嵩生活在繁华的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当时的开封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北宋的都城。 在这个时期,释契嵩经历了人生的高峰和低谷。他在佛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誉为“诗僧”,但他的生活并不平静,常常受到世俗的困扰。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界的关爱。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北宋的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佛教、道教、儒学三教并立,各种思想交汇碰撞。释契嵩在这样的环境下,既受到了佛教的熏陶,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