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遇九首 其八

标题包含
感遇九首 其八
松柏地之灵,草莽亦同茂。 愿得区域中,人心复纯素。 苍梧会稽阴,罔复有陵墓。 六合无知音,青山有归路。 人生惜朱颜,贤照长相顾。 昨夜露华台,谁不怨秋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松柏繁茂的土地上,草地也显得格外茂盛。 希望在这片区域里,人们的心能够回归淳朴和纯真。 苍梧和会稽的幽深之处,已经没有古代陵墓的痕迹了。 在这广阔的天地间,青山绿水是归宿之路。 人们珍惜青春年华,彼此关爱如同贤者相互辉映。 昨夜的露水凝结在高台上,又有谁能不感叹秋天的临近呢?
去完善
释义
1. 释契嵩:五代十国时期的诗人,字公隐,自号潜山老夫,又号涪翁。 2. 松柏地之灵,草莽亦同茂:这里描绘了苍翠的松柏和繁茂的草莽共同生长的景象,象征着生机盎然的大自然。 3. 愿得区域中,人心复纯素:希望世间的人们能够回归到纯粹的内心世界,抛弃杂念和贪欲。 4. 苍梧会稽阴,罔复有陵墓:苍梧和会稽都是古代的名山,这里借指整个中国大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先人的怀念之情。 5. 六合无知音,青山有归路: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哀伤,同时也寄托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6. 人生惜朱颜,贤照长相顾:感慨时光易逝,容颜易老,希望贤者能够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7. 昨夜露华台,谁不怨秋暮:描绘了夜晚寒露凝结的景象,表达了对秋天来临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惋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松柏与草莽的关系为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谐、人心纯素的期望。在诗的意象中,苍梧和会稽分别是古代两个著名的墓地,象征着死亡与离别;而六合则指天地四方,表示广大空间。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种深沉厚重的情感氛围,让读者陷入深深的思考。同时,“人生惜朱颜,贤照长相顾”意味着人们应该珍惜时光,注重品德修养,最后才能达到内心和谐,达到人生的真正归宿——青山。诗的最后两句“昨夜露华台,谁不怨秋暮”则是诗人以此表达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眷恋。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传达了深刻的思考和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遇九首 其八》是唐代著名诗人释契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这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但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这段时间里,释契嵩作为一位僧人,过着平静的修行生活。他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对社会的关怀为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感慨。 在这个时代,唐朝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士人阶层对佛、道二教都有广泛的接触和了解。释契嵩的诗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