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龙山访道士李仙师

标题包含
游龙山访道士李仙师
日出野旷明,肃然访道生。 杳渺湖外去,散诞云边行。 秋高天宇浄,脱叶飞纵横。 乘风度林岭,转觉衣屦轻。 时闻缥缈间,微飚传鹤声。 知与仙家近,逸思泠然清。 须臾转幽谷,紫府芝田平。 仙童走脚报,松子来门迎。 接袂语且笑,所欢非欲情。 丹脸人未老,道貌天已成。 开筵罗玉粒,盘餐馐紫英。 绸缪似交旧,洒落怀抱倾。 薄暮忍云去,徘徊倚山楹。 欲有重寻约,还忧变高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太阳升起在空旷的原野上,显得格外明亮,我带着敬意拜访那些修道者。 我们在遥远的湖泊之外离去,漫步于白云之间。 秋天到来,天空高远而洁净,落叶飘散在空中。 乘着风穿越树林和山丘,感觉衣服和鞋子都轻盈了许多。 我们不时地听到远方缥缈的声音,那是微风传送的鹤鸣之声。 我知道已经离仙人很近了,我的思绪也变得飘逸起来。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幽深的山谷,那里有紫色的宫殿和平整的芝田。 仙童赶来通报,松树下的童子们前来迎接。 我们握手交谈并欢笑,虽然快乐但并非出于世俗之情。 他们的脸庞红润却不见老态,道貌岸然仿佛是天生的。 设宴摆上玉粒般的佳肴,盘子里的食物犹如紫色的花朵。 我们相处得如同多年之交,彼此心地坦然。 傍晚时分,不忍离别而去,我在山间的柱子旁徘徊不已。 我希望能再次重逢,但又担心名声变得太高。
去完善
释义
1. 日出:太阳升起的时候。 2. 野旷:野外空旷的地方。 3. 肃然:严肃恭敬的样子。 4. 杳渺:遥远而模糊的境地。 5. 湖外去:从湖泊的那一边离去。 6. 散诞:闲暇自在的生活。 7. 天宇浄:天空明亮干净。 8. 脱叶:落叶。 9. 纵横:这里指四处飘散。 10. 乘风云:形容像神仙一样在云上行走。 11. 林岭:树林和山岭。 12. 转觉:逐渐感到。 13. 衣屦轻:衣服和鞋子轻便。 14. 缥缈间:虚幻的仙境。 15. 微飚:微风。 16. 鹤声:鹤的鸣叫声。 17. 仙家:仙人居住的地方。 18. 逸思:超脱世俗的想法。 19. 泠然:清凉寂静的样子。 20. 紫府:道教传说中天帝的居处。 21. 芝田:灵芝生长的地方,代指仙境。 22. 仙童:神话中的童子,这里指道士的弟子。 23. 走脚报:跑腿通报消息。 24. 松子:松树结的种子。 25. 接袂:握手。 26. 所欢:所喜欢的人。 27. 非欲情:并非世俗的欲望之情。 28. 丹脸:红润的脸颊。 29. 人未老:指道士看起来还很年轻。 30. 道貌:道士的外貌特征。 31. 天已成:与天地合为一体。 32. 开筵:开始宴会。 33. 罗玉粒:摆上美食。 34. 盘餐:摆放菜肴。 35. 馐紫英:紫色佳肴。 36. 绸缪:亲近、缠绵。 37. 交旧:交往已久的友人。 38. 洒落:轻松愉快的心情。 39. 薄暮:黄昏时分。 40. 忍云去:忍住离开的念头。 41. 山楹:山间的房屋。 42. 重寻约:再次寻找约定。 43. 还忧变高名:担心名声太高而导致无法再找到对方。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游龙山访道士李仙师》中,诗人释契嵩通过对游龙山、访道士李仙师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超尘脱俗的仙境景象。诗人以其独特视角和对古诗词的独特见解,将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在一起,让人陶醉其中。 诗人首先通过“日出野旷明,肃然访道生”展现出清晨田野的壮丽景色,以此表达自己对道教的虔诚向往。接下来的诗句如“杳渺湖外去,散诞云边行”则描述了诗人追寻仙人踪迹的过程,以及他内心对超脱世俗纷扰的追求。 “秋高天宇净,脱叶飞纵横”是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他以秋天高远的天空和飘落的树叶为象征,传达出世事变幻莫测的哲理。而“乘风度林岭,转觉衣屦轻”则表达了诗人行走于山林之间的轻盈心情,这种心情也是他对道家生活愉悦的体验。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如“时闻缥缈间,微飚传鹤声”和“知与仙家近,逸思泠然清”,诗人进一步表现了道士生活的清静与悠哉,传达了他在与道士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感悟。 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进入道士修炼的地方——“紫府芝田平”,在这里,他与仙童交谈,品尝美食,感受到了道士们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在诗的结尾部分,“薄暮忍云去,徘徊倚山楹”则表达了对这次探访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将来重逢的期许。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热爱及追求,彰显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词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龙山访道士李仙师》是宋代诗人释契嵩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8年,此时正是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以抒情、写景、描绘人物为主,体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释契嵩在公元1058年的人生际遇中,因对道教的兴趣而来到龙山探访李仙师。他在游览过程中,被山中美景所吸引,同时也感受到道教的神秘氛围。这种经历使他产生了创作诗歌的灵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游龙山访道士李仙师》。 在这一时期,北宋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并存。释契嵩作为一位僧人,他既受到佛教的影响,也对道教有一定的了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能够跨越宗教界限,尊重和欣赏道教文化,这也是他创作这首诗歌的原因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